烟火人间(84)

2025-10-10 评论

不论是在车上,还是在旅舍中,他总是早起早睡,劳逸结合。起来,他便收拾车厢或房间: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不许被单上有一些皱纹。收拾完自己的,他还过来帮助我,他不许桌上有一点烟灰,衣上有点尘土。他的手不会闲着。他在行旅中,正如在舞台上,都一丝不苟地处理一切。他到哪里,哪里就得清清爽爽,有条有理,开辟个生活纪律发着光彩的境地。

在闲谈的时候,他知道的便源源本本地告诉我;他不知道的就又追问到底。他诲人不倦,又肯广问求知。他不叫已有的成就限制住明日的发展。这就难怪,他在中年已名播全世,而在晚年还有新的贡献。他的确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每逢他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在登台前好几小时就去静坐或静卧不语。我赶紧躲开他。他要演的也许是《醉酒》,也许是《别姬》。这些戏,他已演过不知多少次了。可是,他仍然要用半天的时间去准备。不,不仅准备,他还思索在哪一个身段,或某一句的行腔上,有所改进。艺术的锤炼是没有休止的!

他很早就到后台去,检查一切。记得:有一次,他演《醉酒》,几个宫娥是现由文工团调来的。他就耐心地给她们讲解一切,并帮助她们化装。他发现有一位宫娥,面部的化装很好,而耳后略欠明洁,他马上代她重新敷粉。他不许舞台上有任何敷衍的地方,任何对不起观众的地方。舞台是一幅图画,一首诗,必须一笔不苟!

在我这次离京以前,他告诉我:将到西北去演戏,十分高兴。他热爱祖国,要走遍各省,叫全国人民看见他,听到他,并向各种地方戏学习。他总是这样热情地愿献出自己的劳动,同时吸收别人的长处。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活,他给我们创造了多少新的东西啊!这些创造正是他随时随地学习,力除偏见与自满的结果。

他不仅是京剧界的一代宗师,继往开来,风格独创,他的勤学苦练,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的爱国爱党,为民族争光的热情,也是我们一般人都应学习的!

在朝鲜时,我们饭后散步,听见一间小屋里有琴声与笑语,我们便走了进去。一位志愿军的炊事员正在拉胡琴,几位战士在休息谈笑。他就烦炊事员同志操琴,唱了一段。唱罢,我向大家介绍他,屋中忽然静寂下来。待了好一会儿,那位炊事员上前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口中连说: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这位同志想不起别的话来!

今天我在兴安岭中,大草原上,也只能南望悲呼: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离开我们了,梅兰芳同志永垂不朽!

齐白石夫子在国内与国际所获得的极高的荣誉,是他生平热爱劳动、勤学苦练,及富于创造精神的结果。中年以前,他是工人,文化程度不很高。中年以后,凭着坚定不拔的毅力,日夜不辍的艰苦学习,他成为能画、能诗、能写和治印的大艺术家。在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好学不倦,克服一切困难;成名之后,他并不自满,仍力求精进,要求自己不断地创造。结果,他的画、诗、书法与刻印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是的,他年将九十时,为了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还养了几只鸽子,精心观察,以便绘画和平鸽。已到九十五的高龄,他还辛勤作画,时得前所未有的精品。只在最近二年,他才不能坚持日课,因为时常生病。

在学习时期,白石夫子并不专师一家,而广为临摹,吸收各家的长处。及至掌握了各种基本技巧,他便力求创造,不再摹拟。以他五十岁的和七十岁的作品比较,简直不像出于一人之手;直到九十岁之后,他还不断有所创造。我们应当学习夫子的下苦工夫把基础打好,然后放胆创造的精神。

近些年来,学习国画的往往偏于因袭古法,不多自振拔。假若这样继续下去,则国画有走入绝径的危险。白石夫子的功绩即在不甘保守,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使国画不失其为国画,可是独创了一种新的风格,给国画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量。所以他成为大师,在绘画史中有他自己的特殊地位。

在他以前,也曾有人尝试改革国画,另辟途径。可是,他们多偏重笔墨趣味,潇洒出尘,不斤斤于形似。这样,他们的作品便只能得到文人雅士的欣赏,不一定为群众所喜。白石夫子非常讲究笔墨,可是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夫子出身工人,感情与群众一致,所以他的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他的改革与创辟是健康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