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173)

2025-10-10 评论

“滚回去!滚回去!……”

“不许靠近!不许靠近!……”

“你们胆敢登上来,我们就跟你们拼啦!……”

“老子们不需要营救!老子们已经和中国脱离一切关系,要做美国公民去啦!……”

石块夹杂着激怒的叫嚷,继续飞向军舰。但军舰作为目标,毕竟离浮城(173)远了些,石块并不能落到军舰上,却使军舰上的前来执行营救任务的那些年轻水兵们确信,他们面对的,其实已是众多丧失了理性,不可说服的同胞。如果浮城(173)上有炮,有火箭筒,有鱼雷或导弹,他们的那些同胞们,是会不留情地向他们发射的……

有一些男人不知从何处又寻找到了枪,伏在废墟后,如临大敌,严阵以待。仿佛他们不对营救者们进行抵抗,浮城(173)就可能像捕鲸船捕到的一头巨鲸一样被拖走,并被吊起来,开膛破腹,送上流水线被加工制作成罐头似的……

营救者们这才明白了——浮城(173)上的他们的同胞,少说有近一半儿的同胞,其实是多么强烈地拒绝营救啊!岂止仅仅是拒绝营救,简直是敌视他们。敌视到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刀兵相见的程度!

他们不得不连第二营救方案也放弃了。

当然,他们还有第三营救方案第四营救方案第五营救方案……

但种种切实可行的或值得尝试的包括他们不惜冒险进行的方案,都是旨在营救的方案啊!面对拒绝营救敌视营救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准备拼命的众多的他们的同胞,一切方案似乎都带有了冒犯和强迫的性质。这一点是他们预先根本没有估计到的。始料不及的情况使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和境地。

用手提话筒喊话的,不知再喊什么好了。

营救任务,却是不可以就此宣布结束的。命令本身不允许。他们的理性和他们每个人那一颗同胞心也不允许。

军舰有所不甘地继续缓缓追随着浮城(173)。舰长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废墟后那一排排也许会不发出任何警告便射来子弹的枪口。为了使部下免遭无谓之牺牲,下令拉远与浮城(173)的距离……

这时浮城(173)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有许多人开始打开那些红色的空投袋。将救生衣、救生圈、气垫和橡皮船充足了气。不管前方是美国还是上帝所生活的极乐世界,他们也是都不愿再继续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一座满目废墟的浮城(173)连在一起了!

在美国和祖国之间,他们最终决定放弃前者而选择后者了。

如果此时此刻,美国也派出了军舰前来迎接他们,那他们对于自己的选择,还是会犹豫还是会再次考虑还是会重新作出决定的。可是大洋无垠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望眼欲穿也没望见飘扬着星条旗的桅杆。

谁能断定正在漂去的前方肯定是美国或加拿大,而绝不会是尼加拉瓜、巴拿马或秘鲁呢?如果竟漂到了那些南美洲国家去,又将是多么后悔莫及的事呢?在这个地球上,那些国家不是比中国更是第三世界么?不是更典型而且农业生产水平更落后的农业国家么?在那些国家的陌生的城市里,哪儿会有那么多饭馆儿那么多盘子可刷那么容易挣的钱啊?当那些国家的农民么?可回到祖国的怀抱依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人口呀!

谁又能断定,美国肯定会欢迎这么多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呢?如果在望见了自由女神像的同时,又望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坚不可摧的海上冰堤呢?……

美国国会里正在为需不需要像日本一样在门户前制造一道海上冰堤而激烈地争论不休吧?谁知道哪一方的意见会最终占上风呢?……

这些人,决心一经下定,选择一经明确,似乎就再也不愿并且再也不会受到周围别人们任何情绪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影响了。他们仿佛忽然地明白了,几天当中,他们实际上何曾下过某种决心何曾真正地选择过呢?在这座满目废墟的浮城(173)上,个人的决心何曾有过什么意义呢?个人的选择又何曾等于过什么选择呢?如果这一座浮城(173)本身并不能作出什么选择(它当然并不能作出什么选择),那么他们实际上和一处处废墟有什么两样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真正的选择的权利,不容犹豫地摆在他们面前了——几天中唯一一次完全个人性质的完全听凭主观的选择的权利,也许是最后的一次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不想失去它了!

他们从几天当中的教训和经验悟出了一个道理——希望是某种要付出很高代价的商品。他们也进而明白了,希望本身无疑是精神的享受,也许还是世上最主要的精神的享受。但是,像其他所有不适当地享受着的快乐一样,希望过分了定会受到绝望之痛苦的惩罚。这一种危险的希望,不是理性的,而不过是受着太强烈的欲念的控制。所期待产生的不是合乎规律的事件,而不过是期待者的要求罢了。危险的希望改变了正常的过程,而且从根本上说,是只能破坏了实现它的普遍规则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