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我居住的小镇,亦是多风多雨。小镇有一条洁净的河流,长长的绕过整条街巷。下雨的夜晚,我斜躺在摇椅上,点烛读红楼,雨打芭蕉的声响更添几许意境。那时年少,总觉时光可以任意虚度,尤其在那些漫长潮湿的雨季里,年华亦好像随之停驻。
古老的小镇,没有太多的生人,亦不必担心会被时间追赶。淅淅沥沥的春雨,流过瓦当,落在檐下,在青石的缝隙里,长出美丽的草木。那些有情的雨季,终究还是过去了,只有在梦里,才能感受到它遗留的淡淡温柔。
这几年,那多雨的小镇,竟是流淌成灾。大雨冲垮了家园,亦冲走了许多人对雨的缠绵情结。他们期待着春雨的到来,可以滋润万物。更惧怕雨的无情,不知哪一天,那汹涌的雨水会再度席卷,带来更大的灾难。
许多人迁离了原本平和安静的小镇,连同我的父母,亦去往县城。多年前以为永远不会与之道别的故土,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间多少事,随了时光慢慢转变。你想要坚守那个纯净的梦,但是梦会被惊醒,就如同那漫长的梅雨之季,亦会有阳光潋滟的那一天。
阳光亦是美好的,它可以将每一个潮湿的角落照亮,牵引那些迷惘的路人,找寻安稳的归宿。而我多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楼台听雨的少女,连忧伤都是美丽明净的。然后想象自己是红楼里的某个女子,在花柳繁华的大观园里,再也走不出来。
杏花烟雨的江南,永远都是收藏灵魂的地方。许多人背着行囊,只为了来看江南的一场烟雨,在雨巷,结识一个有着丁香愁怨的姑娘。抑或是独自划一叶小舟,将绿柳桃红的风景看遍。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多年前,有称骨算命的相士,说我此生虽有才情,却终是寒灯孤影。看来人真有宿命一说,我所喜爱的皆是雅静,清淡事物,寂寞长伴,亦属寻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想来东坡居士亦是看过人生百态,内心方如此淡定从容。而我再无归意,只想守着江南的一窗春色,一帘烟雨,安静地过下去。
春日繁盛,万物皆醒,人世间最风雅亦最深情的,则是这个季节。江南万紫千红,烟水迷离,任意一个寻常的角落,亦可寻见春色,亦是深红浅翠。这个季节,适合与某座城市重逢,与远别的故人叙旧,与前世的自己相认。
人间四月,锦绣如织的季节,亦是喝茶最美的时日。品茶都说春水秋韵,春天的茶水清新自然,没有任何杂陈,像是深山里的清泉,又如花瓣中的晨露,洁净清甜。而秋茶有如一个知晓世事的雅士,又似一位万种风情的佳人,沉静有韵味。
友人许多,茶伴难寻。喝茶令人心静,明心见性,亦抵尘梦。一个人,于某个下雨的午后,取一撮新茶置于杯盏,注入沸水,看一片片绿叶渐次舒展,经几度浮沉,呈碧色茶汤,方成一盏赏心悦目,清香怡人的佳茗。
茶乃沉静之水,落云雾之间,取天地精魂,可解人生,悟禅意。一盏清茶,伴随满室书香,还有雨后窗台草木清新的香味。心事如洗,世俗的名利烦恼皆在一盏茶水中静止,纷繁往事无影亦无痕。
自古写茶名篇甚多,我所难忘的则是周作人的《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还有沈三白《闲情记趣》,与其妻芸的闺房趣事。“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茶可醉人,亦修心。茶贵在其清,似一泓春水,将碌碌凡尘洗净,得半日之闲。“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是古时文人雅士喝茶的情调与意境。松林雅集,竹炉煮水,席地品茗,茶香诗情令时光亦悠闲缓慢,忘记流转。
“且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东坡居士饮茶的闲情逸致,亦是他的浪漫情怀。苏轼可谓才高风流,佳人常伴,遍游山河,不负此生。他有妻子王弗情深意笃,恩深似海,后有王闰之与他同甘共苦,老时又有红颜知己王朝云相伴。朝云病逝,东坡居士再无心情爱,便一直独居,与诗词香茗为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