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举目四望,很容易就能发现:很多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他们仍然不满意,奔突不止,躁动不宁,缺少一种能使他生机勃勃的动力,欠缺稳定祥和。像这样缺少主动性的生活,无论表面上多么风光,都是不值得羡慕的。
那种使自己变得生机勃勃的动力是什么呢?谁来回答你呢?谁来帮你寻找呢?谁为你一锤定音?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只有当理想的光芒照耀着我们,而且它和广大人群的福祉相连,我们才会有大的安宁和勇气。
你可曾体会到种子的疼痛?那种挣开包锁自己的硬壳,顶出板结的土壤的苦难,对一个柔弱的芽来说,可以说是顶天立地的壮举。一个人觉醒时的力量,应该大于一粒种子啊!
有些人把梦想变成现实,有些人把现实变成了梦想。关键是,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什么。
有梦想,就不会寂寞。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招招手,你的梦想就飞到了你身边。剩下的事,就是琢磨怎样把梦想变成行动了。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儿,表示转折。
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
不知“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是否大致相当。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纽带,并不偏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的污垢,优点就冒着泡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匀口气,“但是”就不由分说地把你推下了谷底。
“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作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立体。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
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
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你不要着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分量和语气的韵味,就体会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
“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
“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把它对准虫子,把它的身子放得浓黑硕大。
“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尝试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了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异。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
别人不做你要求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没有听懂你的话,他不跟从你,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不想这样做。所以,你不必说了又说,那除了把自己变得琐碎不堪,别无益处。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去探索,即使头破血流,那也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要学会拒绝而无内疚感。当我们拒绝他人的时候,常常容易引发强烈的内疚感。这会干扰决定。如果因为你的某个决定而伤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你不必内疚。内疚除了折磨自己,还会使人昏庸。
有时通往地狱的道路上,铺满了良好祝愿的地砖。这世界上悲惨的事情之一,就是善意成了悲剧的指路标。
有人把房子当成生活最好的原动力,这就像把金钱当成原动力一样,短视而荒唐。这两年,房子涨价,人人都会和房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房子俨然变成了家庭的一员,甚至是太上皇。房子不像金钱看起来那么令人眼花缭乱,当我们想起房子的时候,很快就联想到亲情、温暖、团聚、会餐……这个速度快到我们难以察觉,久而久之,很容易跨过房子的经济属性,直接进入温情脉脉的氛围,以为房子就是家人和天伦之乐的代名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