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7)

2025-10-10 评论

很多年过去了。年轻的设计师变成了墓碑,大地震袭击了城市。很多建筑都倒塌了。唯有具有五根柱子的市政大厅依然巍峨耸立。人们说,幸亏有五根柱子啊!

终于到了维修的时刻。人们惊讶地发现,除了最早设计的那根独撑天下的柱子,其余的四根柱子距离穹顶都有一道窄窄的间隙。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承接穹顶的重量,只是美丽的摆设。

于是人们惊叹这匪夷所思的设计,给予设计者以排山倒海的赞美。回答他们的只是墓草的摇曳。

设计师没有收获生前的称誉,但他收获了一根柱子。设计师是可以怒发冲冠一走了之的,但为了他的柱子的诞生,他妥协和避让了。设计师是可以在事成之后即刻就公布他的计谋的,但为了他的柱子无可辩驳的质地,他保持了宁静的缄默。设计师是可以在一份遗嘱或一部著作中表达他的先见和果敢的,但为了他的柱子的荣誉,他不再贪恋丝毫的浮华。设计师为了他的柱子,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这是一根有弹性的柱子。它的设计者把自己的性格赋予了它,于是柱子比设计师活得更长久。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因为我得到它们的时候,一生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时间不够我把它做完了。做学问,就要从年轻的时候着手,我要是交给你一件半成品,不如让你从头开始。

原委是这样的。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藏在书楼里,难得一见。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得完璧归赵。说罢,命人从嵯峨的木制书楼里,将饱含檀香气味的医书捧了出来。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书是孤本,时间又那样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目眦尽裂,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才知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须严谨稳当。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

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这一次,请行家高手来抄,定可以精当了。当他的马冷汗涔涔到达目的地时,迎接他的是冲天火光。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天火,藏书楼内所有的典籍已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再来辨析正误了。

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宝蓝色布面古籍,费了斟酌,就像在两个陌生的美女之中挑选自己的终身伴侣,一时不知所措。

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曾祖父催促。

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同一种缘分,牢牢地粘在一起。

好吧。曾祖把祖父选定的甲册交到他手里,把乙册收了起来,不让祖父再翻,怕祖父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