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的力量(77)

2025-10-10 评论

我说:“真的吗?你是谁?武则天吗?就算你真的是,如果梅花也学了牡丹,宁死不开,你又能怎样呢?”

主人笑笑说:“用了我这办法,梅花是不能抵挡的。你就等着看它开放吧!”

她说着,从枝上折了几朵各色蓓蕾(那时还没有现在这般的环保意识,摘花——罪过),放在手心,用热气暖着哈着,轻轻地揉搓……

奇迹真的在她的掌心,缓缓地出现了。每一朵蓓蕾,好似被魔掌点击,竟在严寒中,一瓣瓣地绽开,如同少女睁开睡眼一般睁出了如丝的花蕊,舒展着身姿,在风中盛开了。

主人把花递到我手里,说:“好好欣赏吧。”我边看边惊讶地说:“如果有一只巨掌,从空中将这梅林整体温和地揉搓,顷刻间就会有花海涌动了啊!”

主人说:“用这法子可以让花像真的一样开放,但是……”

她的“但是”还没有讲完,我已知那后面的转折是什么了。就在如此短暂的工夫,我手中蓬开的花朵就已经合拢熄灭,那绝美的花姿如电光石火一般,飘然逝去。

“怎么谢得这么快?”我大惊失色。

“因为这些花没有了枝干。没有枝干的花,绝不长久。”主人说。

回到正题吧。单纯的爱的技术,就如同那没有枝干的蓓蕾,也许可以在强行的热力和人为的抚弄下开出细碎的小花,但它注定是短命和脆弱的。

我们珍视爱,是看重它的永恒和坚守。对于稍纵即逝的爱,我们只有叹息。

爱在什么时候,都会需要技术的。而且这些技术,会随着历史的进程发展得更完善和周到。同时,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更看重那技术之下的,深埋在雄厚土壤中的爱的须根。

如果你需要长久的、致密的、坚固的、稳定的爱,你就播种吧,你就学习吧,你就磨炼吧。你就锲而不舍地坚持求索吧。爱必将降临在每一个真诚寻找它的眸子里。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

我以为,错。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

与生俱来的,只有动物的本能。人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它辽阔的翅膀抵达宇宙的疆界,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可能天然辐射的领域。所以,爱不是如同瞳仁的颜色和身高的尺度等一串基因决定的先天,而是后天艰苦琢磨的成长之丹。

印度狼孩的故事,是一个动物母爱的典范之作。有时想,假如是一个人类的母亲得到了一只狼的幼崽,将会怎样?一般情形下,怕是不会用乳汁哺育它长大的吧。这不但说明了母爱是盲目的,还说明如果单纯比较母爱的浓度,也许人还不如一只动物。有人会说:“狼长大了,会咬人,谁敢喂它?”那么,一只小鼠,就会有人类的母亲用乳汁哺育它吗?答案基本上也是否定的。

母爱并不是爱的高级阶段,因为它仅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的婴儿接受母爱,是被动和无意识的。从感知的那一方面来讲,母爱首先是物质的,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母亲的乳汁和精心呵护,小婴儿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母爱的早期阶段是分割界限不清晰的融合和多方面付出的照料性质,高级阶段则升华为分离和精神的构建。世上有许多母亲,可以把属于动物本能那一部分做得较好,就是完成对子女的衣食住行的补给维护,但对高级部分,就是超越一己博爱人类——从血缘分离弥散扩展和广博的爱,就未必能及格以至优秀。

我们不时地听到某个母亲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竟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殴打致死。这是爱吗?很多人说这不是爱,因为他们本能地拒绝承认这是爱,在他们眼中,爱是纯正和没有任何杂质污染的,包括爱是不能有失误的。但我想说,假使让那个死去的孩子复活,问他或她:“你的妈妈是否爱你?”我想,他或她带着满身伤痕,也会说:“妈妈爱……”

因为母爱的初级阶段,就是如此盲目和自怜自恋的。她很可能不尊重孩子,难以清晰地界定孩子是另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她把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强加在一个与她完全不同的人身上,就会酿成悲剧。这不但是生理上的,还有更深的心理上的痕迹。我要说,很多成人的家庭不幸和性格缺憾,追索起来,都和母爱只停留在地基阶段,未能完成向高级阶段的转化有关。单纯的、低级的母爱,是泥沙俱下、糟粕与精华并存的原始状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