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携飞沙风尘上路,而林徽因则披微雨落花同行。任何境况下,她都可以做到诗意美丽,不同俗流。她的清雅是与生俱来的,在骨子深处流淌,任何人都无法效仿,所以她所作的考察与研究似乎都与别人有所不同。林徽因为云南大学设计女生宿舍,而这座宿舍因为这位绝代才女,仿佛多了几分典雅与风情。
一九四○年初冬,营造学社随史语所入川,林徽因一家亦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也许是多年的长途跋涉、万水千山的漂泊,让这个坚强的女子再也支撑不住,她终于病倒了,一直纠缠于身的肺病在茫茫旅途中发作。然而这一病竟是四年。四年,她都卧病在床,再也不能背着行囊行走山重水复,不能撑着长篙独上兰舟。
此后,这个川南小镇成了林徽因又一人生驿站。如若不是有缘与她这般深入结识,心中一直误以为这个美丽的女子一直生活在多情的江南,来往于繁华的京城,又漂游过浪漫的剑桥,纵算知道她为了建筑事业奔走于各个都市,也不曾想得到,她的人生还有如许多的坎坷。人在漂泊的时候,总会感觉自己力量的微薄,许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沟渠,就只好任由流水东逝。
病的时候,林徽因的心格外的脆弱,仿佛过往所有的华彩都灭了,而她的心情竟如此毫无血色。病时无事,她开始不厌其烦地怀旧,怀想春花烂漫的小径上,她穿一袭素白的长裙独行。怀想人间四月的无限芳菲,而镜中的自己憔悴得似秋叶黄花,原来竟这般的老了,岁月的繁花随水漂流。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林徽因永远也忘不了,忘不了当初肺病发作是谁把她从沈阳接到北平香山去疗养,又是谁陪伴她寂夜长谈,听雨煮茗,焚香读书。流年真的似水,一去不返,看过的风景也许还可以重来,而逝去的人却再也不会回头。任由你千思万想,他除了偶然在你梦中彷徨,其余的时间都只是恍惚的印象。
我相信,林徽因在病榻上想的最多的应当是徐志摩。也许她需要梁思成无微不至的关照,需要金岳霖不离不弃的陪伴,但这些都无法填补她内心深处的空落。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和她在阳光下晒书品茗,在月色里赏花听风的男子。这个男子给得起她暖意,给得起她对人世一切美好的渴望,可以与她一起分担岁月的辛酸,以及世态的茫然。
我们知道,这些只有徐志摩给得起。她本该是为他红袖添香,但她终究舍弃了浪漫,选择烟火。她无悔,只是会情不自禁地将他怀念,在每一个落寞的日子里。而他给她的爱,在多年前就已经结束,他的离去那么决绝,仿佛仁至义尽了一般。
我们常说,人到世上是来讨债还债的,讨完了,还清了,就会离开。生命会如此长短不一,会有生离死别,这些都是命定的悲感,我们无可逆转,也不可挽回。人间许多情事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如果他们的相遇真的是一场美丽的错误,就无需乞求谁的原谅。在风尘起落的日子里,愿生者安静,死者安息。
自我救赎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信了这些,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言者随意,但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
得意之时,光阴总是倏然而过,仿佛还没有好好享受,美好就消逝得了无影踪。失意之时,则觉得流年缓慢,秋天与春天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想来人只有在闲淡的时候,才有机会掰着指头细数日子。但人生应懂得浓淡有致,珍惜流光的时候,莫忘了时光有时候是用来奢侈的。有时候,一个人静坐一日,比忙碌一天,要收获得更多。
人的一生在不断地相遇与离别,每一天与你擦肩的路人都是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也许有一天会再度重逢,但是没有谁可以认出谁的背影。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必为一个陌生的人计较太多,要知道,每一次转身都是诀别。我们都是彼此的天涯过客,提前消耗了缘分,就不会有重来之时。
林徽因病倒在川南小镇,不能如从前那样行走天涯,生命中也自然少了许多过客。卧病在床的日子,少了繁琐,多了寂寥。这座简朴小镇有素淡的民俗风情,却无当年在香山别墅的雅致。在这里,林徽因没有什么朋友,寻常的日子都是独自在小屋里,几本闲书打发时光。不像当年在香山总是高朋满座,哪怕是养病期间亦不断有社会名流及文友去拜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