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情多为天生,有些人骨子里就是安静的,有些人血液里躁动不安。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如此。但后天的启蒙亦尤为重要,倘若将一个沉静的人放逐在喧嚣的市井中,难免不为浮华所动。而将一个浮躁的人搁置在庙宇山林,亦可以得到净化。许多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林徽因遗传了优雅气质,她骨子里就带有浓郁的诗味和典雅,所以大姑母林泽民对林徽因的启蒙更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她朦胧的记忆被江南水乡的悠悠古韵填满。黛瓦粉墙,亭台水榭,还有青石小巷的惆怅烟雨,转角长廊的淡淡回风。这一切物象都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成为摇曳在江南枝头的永远风景。
然而,林徽因的童年亦非都是如意。或许上苍是公平的,给了她一个儒雅优秀的父亲,所以才安排了一个平凡的母亲。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商人家庭,十四岁就嫁给林长民做了二夫人。对于善诗文、工书法,才华出众的林长民来说,这位没有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实在难令他心动。
不懂琴棋书画也就罢了,偏她长成于商人家庭,过得也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嫁至林家又不善操持家务。这样一个凡妇既得不到丈夫的温情,亦得不到婆婆游氏的欢心。直到后来林长民又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这位女子虽亦无多少学识,但年轻美丽、性情温和,相夫教子,深得林长民宠爱。此时何雪媛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她的性情亦在狭窄的角落里变得阴晴不定。
林徽因童年还有过一段痛苦的记忆,因为母亲何雪媛得不到父亲的宠爱,所以生出抱怨责怪之心。那时候,林徽因和母亲住在后院,每当她从前院快乐地回来,总是会听到母亲无休止的数落。这时候,徽因心里就会交织着对父母又爱又怨的矛盾感情。她爱那个称自己为“天才女儿”的父亲,却怨他对母亲的冷淡无情。她爱给她温暖关怀的母亲,却怪她总在抱怨中令父亲离得更远。
小小年纪的徽因,内心却背负了许多沉重。她既要在祖母和父亲面前做一个聪慧玲珑的小才女,又要在母亲身边做一个温驯听话的乖女儿。许多时候,她总是独自一个人坐在木楼上,看天空漂浮自在的云彩,甚至懂得了白云的往来无常。也是这时候,她开始多愁善感,知道看似完美和谐的生活,亦暗藏许多的无奈。
直到多年以后,林徽因成为一位极负名气的女诗人。她写过一篇题目为《绣绣》的小说,其间讲述的则是一位乖巧的女孩绣绣,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母亲懦弱无能、狭隘多病,父亲将其冷落,娶了新姨娘又生了孩子。绣绣整日夹杂在父母亲无休无止的争执吵闹中,彷徨于没有温情、没有爱怜的生活里,最终因病死去。在小绣绣的心底隐藏着对父母亲爱恨交织的情感,以及爱莫能助的无奈,其实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林徽因小时候那段生涯的写照。
如今想来,未必是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薄情,而是他和何雪媛之间没有爱的交集。人的一生总有注定错失的因缘,和你携手相伴的人或许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还是要强忍着苦涩饮下。所以彼此厌倦并不是谁的过错,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愿。
我想到后来,尝尽人情世味的林徽因亦会懂得这其间的不可言说的无奈。因为她生命中历经的几段感情,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圆满,又何曾没有遗憾。她是个美丽如蝶的女子,面对感情也曾有过彷徨惆怅,只是终究还是做到收放自如,懂得取舍。所以,她以一种清雅端然的姿态漫步在云间,让人仰望了一生,怀想了一生。
人间萍客
很多年前,我喜欢上两个字——惜缘。总觉得,人与人相识是多么的不容易,如若有缘相处更是极其珍贵。所以我们都应当懂得珍惜,任何的伤害与错过都不值得原谅。纵然如此,一路行来,我还是与许多缘分擦肩,所拥有的也渐次失去。并非因为不懂珍惜,有些缘分注定了长短。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挽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免不了经历离合悲欢,就像阴晴圆缺,有如潮起潮落。流光从来不会多情地将人照料,而是我们要学会迁就它的漠然。人的一生从来没有绝对的安稳,许多人以为守着一座老宅,栽花种草,平凡生养,从红颜到白发,就算是安宁。而背着行囊浪迹萍踪,人间摆渡就是放逐天涯,苍茫遗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