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啊,示弱就是你破除自己完美魔咒的一个小裂口。示弱之后,你会发现,做一个不完美的人是需要勇气的,也是有乐趣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现在把智商炒得火热,可是我总觉得很多事情没办好,不是我们的智商不够,而是心态不稳。心理现在也成了一个几乎被说滥了的词。棋下输了,会说,其实是在心理上输了。跳水砸了,会说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理上的问题。考试慌张,没能考出应有的成绩,自然也是心理上的毛病了……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很多。有时心想,心理问题变成了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可以丢进去。
不过,心理还真是一个大箩筐,也许它的容积,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我们的大脑,虽说是整个机体的总司令,但其实只占了整个身体能量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习惯成自然,类乎山高皇帝远的封建诸侯国,自成体系。也就是说,机体几乎是在独立自主的情形下,下意识地完成着很多重要工作。比如,正常时分,你能知道自己的胃肠道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吗?能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如何调整的吗?想必大多数人一脸茫然。
如果人们紧张慌乱手足无措,诸侯小国也顿时进入了非常状态。放弃了平日的稳定和协调,乱成一锅粥,其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为何在比赛中,有的选手会因为过度紧张,犯一些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说到底,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的。紧张几乎是万恶之源,一旦机体进入了不协调状态,我们会词不达意、手足无措、丢三落四、张口结舌、漏洞百出、匪夷所思……总之,各种谬误风起云涌,让人防不胜防。
有人看到这里,就会很悲观,说照你这样一讲,岂不就没救了?无论我们事先准备得如何好,到时候,神通广大的潜意识一作乱,我们就前功尽弃、毁于一旦了啊!的确是这样。平日锻炼自己养成健全的心态,遇事冷静不慌,全部身心高度协调,这比智慧更重要。
我不怕矛盾,也不怕纷乱。
如果只有清一色的说法,那么结论也就非常简单了。世界之所以有趣和千姿百态,就因为它们冲突着、统一着,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因此神出鬼没。
在美国的地铁上,我看到一帮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他们穿着肥大的T恤衫,上面印着一行字“团结是为了差异”。意思是,我们团结起来,并不是抹杀各自的特性,而正是为了保存彼此的不同。真是一个有特色的口号。
经验这种东西,通常都是在危险的情形下学到的。如果总是在安全中,那么人也只会应对平静。做人太舒服的时候,就没有改变。
话虽这样说,真正事到临头的时候,还是很畏惧。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想让他平安顺遂。
有一宗广告,说做父母的总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能理解这种心情,不过,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呢?除了推荐名牌奶粉之外,还有面对大千世界的经验。
而经验这种东西,是普通的金钱买不到的。购买经验的金币,就是危难。
常常是心中很寂寞,说出口的却是词不达意的热闹。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哗的了,现在需要的只是静静面对内心。
需要别人确认,才觉得自己活着的人,必然会逃避寂寞。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只好另外想办法来谋杀时间。
寂寞是一种悄然的存在,不要挑战它,也不要逃避,学着共处就是。
开会常常让我感到寂寞,喧嚣人群中的寂寞。不喜欢很多会议的场合,在那里听不到发自肺腑的声音,套话多。有些话像风一样地从耳边刮过,留不下任何印象。
也许是因为我年轻时在西藏当兵,营地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之上,氧分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对缺氧的感受十分敏感。会场里人一多,马上就感觉到缺氧,好像当年在雪原上跋涉的艰辛感觉又复活了,心中充满疲累。
这种时刻,我会不由自主地走出会场,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也不敢待的时间太久了,怕人家以为是对发言者、组织者的不敬。
我知道有些时候套话是一种必需,是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润滑剂。这种润滑剂可不便宜,要用时间去购买,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我是一个视时间为尊贵的人,实在不敢这样靡费,甘愿寂寞着。
别说梦。
梦不可说。梦是一团混沌,清醒时的事尚且说不清,昏蒙中的意象岂不更是虚妄。梦是不可描绘的。勉强点染出来,也必不可信。就算浮出脑海的时候,梦还是完整的,醒来时就丢了一半。说出来时,又丢了一半。断了线的地方,犹如豁了牙的嘴,摆在那里漏风,终不美观。于是主人就有意无意地将它修补起来,看起来倒是白闪闪地连贯了,但使人连那真的部分也不相信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