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藏记(117)

2025-10-10 评论


  过了些时,我从来往的人中分辨出两个女子,一个人们叫她何曼,一个父亲让我叫她玹姑。她们都常来,对我很关心。

  一天晚上,何曼和父亲谈话时间很长,似乎是何曼要父亲去什么地方。父亲说:“我怎么能扔下阿难不管?”何曼说,你可以托付别人。比如说交给我,我们是同志。父亲没有说话,走过来看我,惊异地说:“他睁着眼睛,像是在听。”何曼道:“你真会想象,他懂什么!”

  而玹姑以为我什么都懂,她对我说:“你看玹姑很漂亮,是吧,从前还要漂亮呢!”她们的意见常不一致。青环对爸爸诉苦,“何小姐说奶要凉一些,澹台小姐说奶要热些,你家说咋个整?”爸爸回答,不凉也不热。

  我吸着不凉不热的羊奶,终于会发出一个声音“妈妈”,“妈妈!”我大声喊。“喊吧,喊吧!”回答的是爸爸。

  爸爸要到什么地方开会去。他问我喜欢何曼还是玹姑,我就大声哭,哭是我的歌。我要我的妈妈,我自己的妈妈。爸爸慌忙抱我、拍我,说:“我也是一样啊!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我们是三个人——”爸爸指指心口,跟着我哭。

  后来他说:“还是青环率领你和羊吧,还有五婶一家呢。”爸爸不久回来了,见我好好的,说:“我是试试看,能不能离开你,可惜生活不能做试验,不能重来一次。”

  生活是一阵风,哪怕吹得山摇地动,过去了,就回不来了,生活是流水,哪怕有一层层旋涡,逝去了,也是回不来的。如果生活能够重来一遍,每个人都是圣人了。这是爸爸的字句。

  爸爸不在家,我吸完不凉不热的奶,只能躺着看屋顶,天似乎黑了,我想要一点什么,可是我不知道要什么。这时,忽然有一种很响的声音,很刺耳,很怪。青环冲进屋里一把抱起我,连说:“警报!警报!”院子里有人说:“这么久没有警报了,怎么又来。”青环抱着我不知怎样好,走到院门又回来,不断地说:“阿难呀,咋个整!”天确实黑了,人来来去去看不清楚,有人招呼青环,“我们出城去,你可走,这要你自己拿主意。”也有人说,这么晚了不会来的。青环只管说:“阿难呀,咋个整。”过了一会,玹姑来了,又拿了一床小被,把我包起,放进童车,青环不说咋个整了,只管推车,跟着玹姑快走,有时一人推,有时两人抬。青环称赞道:“玹小姐,你家好能干。”人在黑暗里散开。我看见一个非常大的屋顶,上面嵌着什么亮点儿,在眨眼,我们坐在一条小河边,我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玹姑说:“我们回家去。”于是,又推又抬,走了一段。忽然有人说:“你们在这里,我到处找。”是何曼的声音。她们说着话,走得很慢,我可以慢慢看那非常非常大的屋顶。

  爸爸说,阿难跑了第一次警报,但愿也是最后一次。

  何曼身上常有一种气味,爸爸说那是油墨味;玹姑身上也有一种气味,爸爸说那是熏香味。我不喜欢油墨味,可是爸爸说:“那代表一种理想,我向往那理想,可是我也更喜欢衣香。”

  爸爸还说:“战争把时间缩短,逼人忘记,逼人选择,阿难,你知道十字路口吗?我现在就站在十字路口。”

  我是卫凌难,父亲告诉我,生活里会有许多十字路口,我该怎么办?

  我只有哭。哭是我的歌。
 
 
 
 
 



第一节

  岁月流逝,自迁滇的外省人对昆明的蓝天第一次感到惊诧,已经好几年过去了。这些年里许多人死,许多人生,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凝视着它就会觉得自己也融进了那无边的蓝中。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在这样的天空下,在祖国的大地上,人们和各样的不幸、苦难和灾祸搏斗着,继续生活,继续成长,一代接着一代。

  在疏散到东郊的人家中,孟家人是最后一家返城的。腊梅林房舍造造停停,可也终于造好了。弗之身体已经复原,碧初也还可勉强支撑,全家人打起精神,收拾那些年慢慢增多的书籍、文稿,那些千变万化的煤油箱,还有衣服被褥锅碗瓢勺等。他们对这小村十分依恋。这里的山、这里的河,那些花草树木,还有那关于龙的传说,都印入了他们逝去的岁月。这里还埋葬了他们的亲人凌雪妍。大家都走了,只有奔流不息的龙江,和永远忠诚的柳与她为伴。嵋、合商量着要向凌姐姐告别,碧初没有让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宗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