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颜料(70)

2025-10-10 评论

于是大悟,屏幕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挤眉弄眼的搞笑,有那么多啼笑皆非的噱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波澜起伏方能成就大手笔,才是大家气魄。只在十几秒内博人眼球的东西,多是小把戏。遥控器蚕食了人们的耐心,使我们像泡沫般浮动和烦躁。

遥控器使我们从心到目疾如星火。但世上万物,并非都跟竞技体育似的,越快越好。有些事物,还是慢为佳。识得一个人的心,需要时间。透视一件事的本质,需要时间。掌握一项本领,需要时间。考验一条真理,需要时间。一棵树的长成,需百年风霜,砍伐它,倒是片刻的工夫。一道承诺,实践它需一生一世,背弃它,轻而易举。

遥控器使人们变得傻而倔强。明明是丧失,却以为获得。你被它主宰,却以为是主人。强化了行动,淡化了思索。一个晚上,我们不停地换台,企图寻找最好。时光在啪啪的遥控器声响中逝去,最好的没有找到,留下的是惆怅。单纯地贪变图新,左右了我们的意志。于是,看到的多是残片,记忆中难得完整的印象。咀嚼的是渣滓,留不下流畅的空间。

一位朋友,在茶几上放了一个竹编小笸箩,里面不是纽扣剪刀,而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遥控器。有电视的,录像机的,风扇的,VCD机的,空调的……仿佛外婆的针线篓。她苦笑:为什么不能跟“一卡通”似的,来个“一遥通”?

另一位朋友,在家庭内发动了一场小小的革命,把所有的遥控器都藏起来了。我问,不会不便?她说,没了这只长手,只要天气还不是热得难以忍受,你就不会去开空调。没把电视里的节目看出子丑寅卯,你就不会慌里慌张地换频道。喇叭里的声调稍显低沉,你会耐心地等待它恢复正常,而不是像以前似的,迫不及待地调高音响,一会儿,待正常音调出现时,又被震得耳痛,忙不迭地用遥控器操纵着变小……手边的事情,还是稍微难点缓点好,人的脾气就沉着冷静了。

世界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快。人被遥控、被操纵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你想要寻求问题的彻底解决,最好还是走到它面前,静静思索再做决定。所有“遥控”能解决的问题,都是事先设定的程序。真实的世界千变万化,镇定和耐心永远比按钮更有效。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它伴随着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也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而深化。我来北师大读心理学,就是想更好地了解人、了解自己。我觉得,人如果能把自己搞明白,是件很有意思很好玩的事。作为女性,更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通常,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都是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我认为,女性不光要了解自己的缺点,更要了解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特点,这才真的“珍贵”。

我做过医生,对女性的生理比较了解。男女生理上最大的不同是生殖系统的不同,但这种不同并不从根本上决定性别的优劣、强弱。我觉得男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别上。我在西藏当兵的时候,我们司令员曾特别惋惜地对我说:“你要是个男的就好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你挺能干的,我想提你当参谋,以后还可以当参谋长,可惜你是个女的,这就没有一点办法了。”这是我长大成人后,第一次鲜明地意识到男女性别上的不平等。现实中,女性在权利、义务、文化、尊严等方面与男性是有很大差距的,女性在社会上的声音总是很微弱,这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古时候人们要打仗,丈二的长矛,女的就是拎不动。而现在,坐在电脑前,男女都一样,而且女的输入得可能还更快。人类的科技进步,为推动男女平等提供了基础,男女因为生理原因导致的不平等是可以渐渐被淡化的。

我发现我们女性和男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严父慈母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如果一个家里是严母慈父,大家会觉得有点例外。其实,慈、慈悲,是男女共有的品性,不是女人的专利。最近我看一位作家写的文章,说更年期本是人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人们说起时会认为它包含一种贬义。这里头就有非常多的文化因素。在大学听我做报告的女学生特别多,从她们的眼神中,我知道她们在思考,可到自由提问的时候,通常第一个站起来的总是男生。从我们的文化上讲,一个女孩子总要先看看别人讲什么,这么站起来会不会冒失啊,又担心自己的问题会不会太幼稚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在压迫着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女性的“自动放弃”。人是生而平等的啊。平等不是等出来的,是自己做出来的。这种“文化上的压迫”存于心间,即使平等已经到来了,女性自己心里还是觉得不平等,那么,这种平等就不能真正到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