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后期,陈咏明一出来工作,就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破掉的
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解放干部,让他们尽快地出来工作。又把靠造反上来的中层
干部送回车间。有人说,“蹲了几年牛棚出来,还是这一套。”
造反派说,“复辟倒退。你一上来,造反派下去了,你那帮狐群狗党又上来了。
这不是‘还乡团’吗”
他说,“咱们这个革委会可是新成立的、革命的。你们造反,造谁的反”
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他很早就注意提拔技术人员,恢复技术职称。那时,
这些问题,还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嘛,还是团结、教育、改造嘛。
不依靠技术人员怎么行呢刚进城的时候,帝国主义、国民党不是预言我们管
不好城市吗他们以为我们是从山沟里来的,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自己的专
家,但是我们可以依靠知识分子。
有些同志,目光太狭隘,对知识分子,总是持着不信任的态度。
光信任你、重用你,你能解决那些技术问题吗你不能干,也不让人家干,怎
么行呢光靠扛大活的办法,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扛上去么我们的目标长着哪。
在工资形式上,陈咏明搞奖励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也比较早。
那时,从全国范围来讲,还没有提扩大企业自主权嘛。厂里有一部分为数不多
的活工资,每人平均五元左右。就是那一点活工资,真让他搞活了。陈咏明说,“
咱们不能干不干,五块半。”对完成生产定额、未完成生产定额以及超额完成生产
定额的,都定了几条杠。
一宦程度上解决了平均主义,对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是有利的,特别在破铁工段
搞计件工资。原来破铁工段生产率很低,全靠拼体力,把大块的废铁破开、砍碎成
炉料化铁。陈咏明搞的又是无限计件.完成一吨任务,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不
封顶,不限制超额多少之后就不许超。这么一来,使那个工种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三
四倍。
那个时候就这么干,不叫做“顶风上”吗搞战备工程的时候,让厂子里自筹
资金,自筹材料,自筹施工力量。动员报告说得血糊哩啦,“备战工程搞不好,老
人家睡不着觉。”厂子里对这“三自”有意见。上头还说,“不要踢皮球。我这里
一样没有,有也不能给你们,还要支援第三世界的弱小民族呢。”
自筹钱从哪里来只有摊入成本。而挤占成本又成了陈咏明一条罪状。可是,
让厂里掏腰包,掏得起吗材料哪儿来国家分配给厂里的材料,有些品种规格根
本就是零。有的品种规格只能满足百分之八十的需要。他找不出材料,只好拿产品
去换。不以物易物,能完成你的任务吗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部里召集在京各
厂表态,并且通知各厂停工停产,收听大会实况。陈咏明就没有执行。他一不表态,
二不停产。说,“毛主席不是说了吗业余时间闹革命。你要是业余时间开会,我
就听,工作时间不行。我们有国家任务在身,不能停产。”
他就是这么个人,你想抓他的小尾巴没那么容易。我们这套办法,说严嘛,
严得不得了。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如若这样,党纪上如何如何,如要那样,国法
上如何如何,吓人得很。说到疏漏嘛,又可以说处处有缝可钻。陈咏明算把我们这
套办法琢磨透了。
这,不是现时当厂长的好材料吗那时候,宋克倒没说陈咏明不好。宋克急着
回部里上班,陈咏明不到任,他就脱不了身。不管是陈咏明、何咏明还是朱咏明…
…只要来个人,赶快让他脱身就行。
陈咏明曾请求宋克晚走几天,哪怕晚走半个月,帮他熟悉熟悉情况。宋克连一
天也没多留,把陈咏明仓促地推上了阵。好像晚回部里一天,那个局长、部党组成
员的位子就会让谁抢了去。在部里当个局长自然比在基层当个厂长舒服多了,好干
多了。一个厂长,要能文能武,能踢能踹,经打经摔。所以郑子云认为干部应该交
流。当部长、局长的,应该到企业、到基层干几年,把上层工作和基层工作的经验
结合起来,工作就自如多了。
现在呢,宋克看着陈咏明处处不顺眼儿了,甚至有意地挑刺儿。原因很清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