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小品(11)

2025-10-10 评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被称为“绿色长城”,在国际上列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世界生态工程的历史上有这样四大项目:罗斯福工程、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非洲五国联合绿色坝,再一个就是我们的“三北防护林”。第一项、第二项早已完成,第三项正在顺利地建设着,唯独我们的这一项,进行得既坎坷又壮烈。

  “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可以想象因人手、经费、交通等等的限制,只能从比较容易施工的地段开始。先吃肉后啃骨头,每一个牙口不好的人都会这样做,无可非议。于是,摆在后面的工程不言而喻就越来越艰巨了。现在,局长们就在担心再不给足经费,这项工程是否还能进行得下去。本来,虎头蛇尾一直是我们的毛病。如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因经费问题而夭折,那就不单是我们中国人的不幸也是全人类的不幸。

  西方一位气象学权威说,上海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会给纽约的天气带来变化。这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球生态的一体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无疑是造福全人类的工作。这点,精明的日本人早就认识到了,他们提出愿意协助这项工程,并已开始在内蒙古设立了一个点。

  当然,现在各个部门(以前叫“各条战线”)都在喊经费不足,教育、科研、卫生、交通、文化等等都嗷嗷待哺,哪一个部门都有关国民生存的安危,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把林业建设放到高出各个部门的位置之上,但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更深刻地认识到林木和我们人本身、和我们智慧以及文明的成长息息相关的话,我们即使在困难中也会给林业建设以更多的关心。

  我不想再说更多的话,这部报告文学集会告诉读者更多的实例,这项长期的工程给人的印象也许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但的确是壮丽的。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那可不是《聊斋》中植桔者玩的把戏,实际的效益和成绩都必须在一个长时间中慢慢地积累。我们广大的林业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们把他们的青春、壮年直到全部生命都投入了植树中去,待树长成,人却衰老了。别的行业中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取得许多成就,而从事林业建设的人一生中能取得一两项就算幸运的了。仅此一点,从事林业建设的人们就应该是为人所尊敬的。树木的生长是无声的,从事林业建设的人也是无声的——但却是顽强的。我希望这部书里描写的人物所做的绿色的梦终于会成为现实。

  中国、中国人的兴旺肯定要和树木的兴旺同步,二者是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的关系。我们现在既需要阳光,我们也更需要绿荫。

  1988年9月于银川

  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创作虽然起源于欧洲,但中国其实是木刻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种艺术形式上充分地显示过中华民族的艺术才能,至今仍被世界美术史所称颂,启发了世界各国一代代美术家的灵感。

  现在,当代的中国版画家们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有所发扬,用手中的刀刻画出了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感受和向往,其力度和视野的宽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先人。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一幅幅版画精品,肯定会使每一个人领略到铁笔所达到的明快、深邃、细腻或粗犷的艺术效果,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与颤抖。

  宁夏乃弹丸之地,又处于西北边睡,但宁夏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从不甘于落后。今天,宁夏的美术工作者又接受了全国美术家的委托,举办了“中国首届版画精品展”。一方面是纪念鲁迅先生所创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六十周年,更重要的是使与绘画、雕塑并列的木刻艺术达到本世纪的巅峰水平,从而促进中国美术在整体上开创一个新纪元。

  在此,特向支持本届版画展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开成同志的书法作品《唐诗八十首》曾赏光让我写序。之后不久,他又送来另一部作品,竟是他书写的个人诗作,约有一百多首。沐手拜读,颇有所感。我不能说他的旧体诗已写得很好,但至少已入其堂奥。过去我一直很遗憾多数书法家仅限于书写历代名家的诗词,自己填词作诗的极少。这表明我们这一代书法界的文化基础尚有缺憾。现在,地处边陲的一个小城市的开成同志却补其不足,当然不由得令人高兴了。

  开成同志由书法入手,进而爱好诗词,进而自己也动手创作。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来这应该是轻车熟路的事。然而走这条熟路的人也并不是很多的。我之又欣然命笔为其写序,也就是觉得他的难能可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贤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