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的应该考虑考虑。
刚刚打开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我是中组部调研处的苏阳,还记得吗?”
夏中民一下子想起来了,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时,每次去北京,直接同他联系的都是苏阳。他们经常在全国组织系统的理论研究会议上合作,承担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讨。
“当然记得,你也好吧?”夏中民感到很亲热。
“找你好几天了,总算找见你啦!”苏阳显得很兴奋。
两个人寒喧了几句,苏阳终于转入正题。
“由于形势的需要,部领导准备编撰一本《党的组织建设概论》,由部里的主要领导担任主编,中央有关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为了编好这本书,我们要组织一个专门的研究班子。前几年你在组织部工作时,大家一致认为你的理论水平较高,研究能力也较强,这几年又在基层工作,所以想借调你到部里工作一段时间。”
夏中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事情,于是就问,“多长时间?”
“至少半年。”
“就现在吗?”
“就现在,只要你同意了,借调手续马上就办。”苏阳的口气不容置疑。“实话给你说吧,部领导已经同意了。”
“老苏,”夏中民很为难但也很平静地说道,“首先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和关照!但我想我去不了。”
“为什么?”苏阳似乎吃惊不小。
“嶝江的班子马上就要调整,我现在走了不太合适。再说,我既然下来了,就准备在基层干,不准备再回机关了。”
“中民,这可是一个机会,你应该来!你要想在基层,随后还可以再下去嘛!”苏阳有些着急了。
“老苏,我真的是去不了。”夏中民说得委婉而又果决。
“如果你觉得有难处,我们可以直接给你们省委于建华部长讲。”
“不用了,老苏,我在嶝江七八年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真的不想离开。”
“中民,是不是你们这次班子调整,对你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苏阳似乎难以理解。
“老苏,这不是主要原因,你还是考虑其他人吧。”
“中民,还是考虑一下,我可以再等你几天。”
“老苏,真的谢谢你,一定不用等了。”
“那好吧,既然这样,我也就不耽误你了。”苏阳显得非常惋惜地说道。
“中民,祝你工作顺利,有什么事情一定来找我。”
二十九
考察组的汇总工作刚开始,小会议室里竟又拥进来一群环卫工人。
“于组长,听说昨天来了很多告状的,在这儿把夏市长骂了好半天,是不是?”
“那些告状的都是什么人,我们工人心里清清楚楚,他们都是机构改革中被夏市长精简下来的。我们拥护夏市长!”
……
“既然大家来了,想说一说,我也想听一听,可这么多人,能听清楚吗?”于阳泰大声说道,“你们看是不是留下几个代表,让我们能详细地听听大家的意见?”
工人们立刻就同意了,一共留下六个人,其余的很快就都走了。
于阳泰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都说夏市长好,怎么个好法,说说看?”
第一个回答的是个五十七八岁的女环卫工人。“夏市长刚来嶝江时,第一次下基层,看望的就是我们环卫工人,我们当时都哭了。”
“为什么哭呀?”于阳泰觉得有些奇怪。
“为什么?他说他已经听我们处长汇报了,可还是没想到还说我们的衣服这么破,脸色这么差,工作量这么大,每月只挣六十块钱。说到这里,他就给我们鞠躬了,就说对不起我们……”女环卫工人的眼圈突然有些发红。
考察组的另一个成员问,“你们现在每月挣多少工资?”
“每个月差不多能挣三百了。”
“不算多啊!”于阳泰不禁说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