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外史(194)

2025-10-10 评论

  杨杏园道:“等一等,我到编辑部里看看,还有现成的稿子没有。”他到了编辑部里,将自己位子抽屉一看,倒是有一卷信。一面拆一面看,稿子不是不好,就是长了,都不能用。后来拆开一封信,是三首诗,勉强可用,加上题目,就有上十行了。
  便按了一接排字房的铃,叫了一个小徒弟来,将稿子交给他。徒弟道:“您啦,这还不够,您自己来两首诗罢。”杨杏园笑道:“你也知道这是诗。”徒弟道:“好,我们也小学毕业啦。诗我们怎不知道,不多长一点儿,七个字一句,对不对?”杨杏园听他一说也笑了。说道:“你先拿去,我这就做一点儿补上。”自己便在位子边坐下去,一面打开墨盒盖蘸笔,一面就构思起来。手边现成报纸头儿,拿了一小张,信笔就写了一个《乍见》的题目,以后便是诗,那诗道:薄纱衫子藕丝裙,玉臂亲援挹麝芬,故让偷看银约指,小名篆作蟹行文。
  记得回廊玉囗迟,银灯灿烂照花枝,香风忽起钗光动,爱煞惊鸿一瞥时。
  道是含情尚带羞,无端抚鬓更低头,蛮靴轻蹴檀郎履,微语风流莫下流。
  带草带作,一刻儿就成了三首诗。这种诗,自己一看也太艳了,不过是补白主义,因此上题目下并不肯注名,让它空着。他估量够了,将诗交付小徒弟,就回来了。
  到了次日,他翻报一看,只见诗的题目下面,已经署了杏园两个字。他想道:“这一定是校对先生加上的,他虽然是力求无过,可是绝非我的本意了。”又过了两天,忽然接到一封李缄的信,字迹秀媚,他猜着一定是李冬青寄来的。连忙拆开来一看,上面写:杏园先生:报端得读大著《乍见》三绝,窃以为文情并茂,置之疑雨集中,几不可辨矣。午间小暇,诗意勃然不可遏,国杂凑三首小诗,一弄班门之斧,惟先生哂而教之。
  无奈柔肠著絮泥,新诗几首仿无题,怪他绝代屠龙手,一瓣心香属玉溪。
  才子佳人信有之,洛妃颜色次回诗,低吟光动惊鸿句,我亦倾心乍见时。
  画出如花尚带羞,谓渠抗鬓更低头,游仙应有诗千首,新得佳人号莫愁。
  杨杏园将诗念了几遍,脸上不由得发起热来。一个人自言自语的道:“这是哪里说起?引起她的这种误会,这不比骂我还厉害十倍吗?”自己便拿了信纸,文不加点写起复信来。这话越写越多,足足写了六张八行。写完之后,自己拿起来,从头至尾一念,觉得重三倒四,有许多话是不必说的。想了一会儿,于是又重念一遍。
  谁知重念一遍之后,越发不妥,便揉作一团,扔在字纸篓里。但是人家既然来信,决无置之不理的道理,沉吟了一会儿,便简单的写了一封回信。那信道:冬青女士:顷得诗,如陈琳之檄,头风立愈,感激奚似?然仆心如槁木,乌有所谓莫愁者。此事之起,殊为可笑。前因稿缺,戏为小诗三首以补之。明知游戏文章,无关大雅,故录诗而不署名。乃校对者以素无此例,乃补署焉。而杏遂公开,为轻薄儿矣。女士文以教之,犹不失诗人敦厚之旨,诚畏友也。道义之交,固应如是耳。
  杏园拜复杨杏园将信写好,又写了一个封套,马上就吩咐长班送到邮政局去。
  信是早上发的,一点钟,就寄到李冬青家。她的小弟弟小麟儿正在门口买糖葫芦,接了信就往里跑,口里一面嚷道:“姐姐,来了信,来了信。”这天本是礼拜六,余瑞香因为没有上学,和史科莲一路到李冬青家里来,要她一路去听孔少春吴芝芬合演的《四郎探母》,说是珠联壁合,非常的好。李冬青笑道:“我听见人说,坤伶戏,是没有什么可听的,男子汉捧角,别有用意,我不知道你们当小姐的,也老要捧角,这是什么意思?”说到这里,小麟儿正拿着一封信进来,李冬青一伸手便抢了过去,说道:“我还没看呢,回头你又弄坏了。”说着将信封的面儿朝里,撕开封口,抽出信来看了一看,便和信封一卷,一齐插在插兜里。余瑞香以为是李冬青同学写来的信,便道:“常常见面的朋友,见了面什么话不能说,文诌诌的写信,那不是多此一举?国文好的人,总有这个毛病,喜欢掉文袋。”李冬青脸一红,笑道:“北京城里这样大,为了不什么要紧的事由北城到南城来,那是多讨厌?写一封信不省事了吗?哪个像你呢,放着书不念,腾出工夫捧角,那就有的是时间。”
  史科莲道:“当真的,我也懒听戏。什么《四郎探母》、《武家坡》,我跟着姐姐总听了一二十回,什么意思?今天平安换新片子,是李丽吉舒的《空门遗恨》。白天价钱便宜些,我们不如看电影去。”余瑞香道:“你总是谈电影,将来要成电影迷,跟着那班女流氓去做电影明星。”李冬青道:“你别说她,我就爱看李丽吉舒的电影。此外还有玛丽绊宾演的电影,我也爱看。”史科莲拉着余瑞香的衫袖,皱着眉歪着头,又带点儿微笑,说道:“姐姐,我们看电影去,人家都答应了。”余瑞香在衣襟上抽出她身上的绸巾,在史科莲脸上一拂,说道:“这么大人,这样涎皮涎脸。”这一说,大家都笑了。余瑞香因为她两个人都要看电影,拗不过来,只得牺牲自己的主张,陪她们去看电影。说道:“要看电影,这时候去,也早了一点呀。”李冬青道:“顺路在中央公园绕一个弯儿也好。”大家主意拿定,也不再计较了,雇了三辆车子,便到中央公园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