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沉思录(16)

2025-10-10 评论

    证券市场的机会不等人,林园迅速从房地产市场回笼资金,变现1000万元卷土重来杀回股市,重仓深发展和四川长虹。这虽然不是林园的全部资金,但对于布局已经够用了。此时的上证指数跌到300多点后,开始攀升,林园断定
    这就是大底,并试探性地建了一些仓,寻找昔日的感觉。此后大盘几经反复,但牛市的趋势正一点点产生。1996年初,牛市终于拉开序幕。
    这就巧了,不知道是运气特别好还是能力相当强,选时选得恰到好处,而且一出手就抓住了领涨龙头。后面还有更巧的,有好几次都是熊市来了,他总能第一个跑掉,牛市来了,他总能第一个进来。当然,2008年那一波属于例外,不然怎么连央视都发话:A股已无赚钱神话,林园难逃熊市厄运。或许其间还有一种可能,股市存在一种现象:某些“股神”低调的时候,因为有神秘感,很容易从凡人变成神仙;一旦高调起来,就被媒体放大检验,神仙又会跌落凡间。
    这是后话,这里还是言归正传。
    起初,林园只是少量介入了一些深发展。但深发展不断下跌,让很多跟着他炒股的人都快坚持不住了。然而,林园认为大盘已经出现好转,深发展是一只金融股,有强大的政府背景以及区域经济的支撑,没有理由这样跌下去,除非背后有大资金故意压低吸筹。况且深发展每股赢利就有一元,光分红就非常可观,有20%,买了,有什么可怕的?当然,赚钱了怎么想都是对的。而后林园陆续买入深发展,当深发展爬升至12元左右时,那种趋势已经不容置疑。林园放心地大手笔介入,随后逐步在40元左右套现。这次深发展为林园赚了3000多万,这是他在深发展那里赚到的第二笔钱。
    1997年初,林园从深发展移仓四川长虹,那几年彩电业毛利率都很高,长虹每股利润有两元多。林园以25元的价格买入,这个价格在他看来并不算高,因为他预料到长虹即将爆发,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换乘高速上升的电梯。尽管林园没有吃尽深发展的利润,但这一跳,为他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后来,卖出长虹的价格在平均每股60元以上,当时他几个账户上的四川长虹总计有上百万股。林园说赚得最多的一天,能给他赚出一个奔驰车队来。几年下来,他获得了九倍的赢利。
    那一轮大牛市,很多投资者几乎是闭着眼睛买股票,用当时的流行语叫做“博傻”,意指只有最傻的人才赚不到钱。从林园当时的交割单看,他虽然频繁操作,但从未失手。这究竟是运气好还是水平高,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不太好说。但有一点需要格外留意,当时,机构大谈炒作“绩优蓝筹股”的重要意义,股评人士跟着摇旗呐喊,说什么这是投资理念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记得当时还曾有人夸口,四川长虹、深发展这些“绩优蓝筹股”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投资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买进它们都不会错。这和林园2007年、2008年喊的口号何其相似,什么“永远不卖”,什么“没有熊市”,这个转变过程着实引人深思。
    3.理念转变
    2000年后,林园再次发现市场陷入疯狂之中,许多股民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炒股的热潮中。当市场疯狂的时候,就要考虑它的风险了。林园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的到来,于是,他保存已经取得的利润,逐步变现持有的股票。2001年初,上证指数一路狂涨到2100点,最高冲到2245点时,林园悄无声息地全线撤离了A股市场,将资金投向周边国家的资本市场。
    林园认为,他赚钱和牛市熊市并没什么关系。“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赚钱。”林园认为,自己的自信来源于资产配置的方法。
    他说:“我的强项是资产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说我熊市为什么离开股市,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确实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动,那时候我已经退出了股市。我说满仓,可能我又到别的便宜市场买去了。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其实,当时我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是通过资产配置。”
    “我现在强迫在12个月内,把我的30%资产配置到A股市场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账是,这30%资产未来三年至少涨五倍。三年以后,这30%产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当于我现在总资产的150%。哪怕我现在的70%全部亏完,这150%还是足以保证我的资金是增长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