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42)

2025-10-10 评论

    大文豪狄更斯的笔下,时代是矛盾而躁动的。今天,我们恍然进入另一个“热钱”的时代,利益“梆梆”的鼓声中,我们不由自主置身于趋利的“击鼓传花”游戏。这样的状况渐渐主导我们的思维,部分有心人士由此灵感迸发,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比如尤清。
    目前南海酒业的炒作已进入决战阶段,尤清主张分进合击。
    “分进合击?要怎么‘分’?要怎么‘合’?”方锐大惑不解。
    “最近,我对大陆股市非常关注,看到地产板块持续火爆,这主要得益于目前大陆‘炒楼’风行,楼市刺激股市所致。炒股,炒楼,两个拳头同时发力,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房地产具有一定程度的金融属性,保值增值,这很正常。”
    “金融属性?你不是不知道,只要有人敢炒,狗屎都有金融属性。”
    这话方锐并不否认。
    华尔街有两位“炒手”不断交易一罐鱿鱼罐头,每次甲方都用更高的价钱从乙方手里买进,这样双方都赚了不少钱。一天,甲决定打开罐头盒看看:一罐鱿鱼为什么要卖这么高价钱?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鱼是臭的!他为此指责乙。乙的回答堪称精辟:罐头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这是“金融属性”。
    近来,市面上开始热炒普洱茶,股票一样的炒。
    普洱茶也能成为金融投资的工具?在一些投机者手中,这个疑问早就变成白花花的银子。由60多人的队伍护送着一块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普洱贡茶,辗转全国各地,使“普洱茶热”达到一个新高xdx潮。近几年来,普洱茶价格狂涨数十倍甚至百倍,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的“新闻”。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变的只是演员,不变的是剧情。在这幕正在热映的肥皂剧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君子兰热”、“芦荟热”的影子。仿佛每隔一段时间,时代总会丢出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验证一下大众的理智与情感。这幕可以称为“疯狂的普洱茶”的大戏,脚本作者尚无人知晓。只是初一亮相,就先赢得了“满堂彩”。说白了,核心概念只有一条:普洱茶可以升值。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形形色色的剧情热烈地演绎起来。一路“牛市”下来,普洱茶成只升不降的“绩优股”,人们的欲望在“疯牛”的刺激下,越发变得血红起来。——《“能喝的古董”:热钱煮沸普洱茶》
    方锐有点惊疑不定:“莫不是您想炒作金雕酒?”
    “有什么不可以?喝这种酒,喝的不是粮食,而是文化,直白点讲,喝的就是想象。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进一步刺激人们的这种想象。”
    “不过,金雕酒有炒作的条件吗?”
    “这你尽管放心。我早已设计好题材、剧本,加上媒体的配合和强有力的推荐,定能成功。”
    “炒股,炒酒,两个拳头出击,真有创意!”
    疯狂背后
    炒作金雕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刺激金雕酒提价,或者营造提价预期。产品提价对二级市场股价来说绝对是个大利好。切莫以为提价一成,只会带来利润增长一成,带动股价上涨一成。而事实上,在成本相对稳定或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产品些微的提价可以带来利润更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刺激作用历来都相当明显。
    如今,炒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每年年底是酒类销售的旺季,也是投机客炒酒的良机。很多人在当年的10月末11月初就开始批量购进高档名酒,坐待升值。
    炒酒的风险小,进入的门槛低,是炒酒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的两大关键因素。在陪尤清考察江浙一带的酒类市场时,方锐碰巧遇见一个曾经在投资银行部工作时的朋友老邓,原来他现在也是一个炒酒客。
    老邓告诉方锐,他之所以选择炒酒,就是因为看中其中风险不大。老邓是一个老股民,他1999年进入股市,12万元的本金经过五六年的炒作,也没能挣到几个钱,现在都牛市了,账面还是负值。一次偶然机会,老邓在杭州和几位朋友吃饭期间,谈到投资方式。一位朋友告诉老邓,不如尝试一下炒高档品牌酒,理由是这类酒易于存放,年份越久,越能卖出好的价钱。相对其他投资方式,风险系数要低许多。老邓在朋友推荐下,牛刀小试,用一万元买了当时售价仅三百多元的飞天茅台,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便以每瓶四百元的价格卖出,获得上千元的利润。未曾料到,飞天茅台没多久就直冲五百大关,老邓丢了大头,顿足叹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