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91)

2025-10-10 评论

    刑车前,八名全副武装的警卫等候在那里。女作家居然也等在那里。她紧抿嘴,一眼也不朝他看。警卫们七手八脚将他塞上车,然后他们一个挨一个地坐在车两侧的长椅上。他面向车尾跪在两排脚之间。一个兵伸手去拉女作家,女作家纵几次身子,却没上来。然后她说:“我不去现场了,你们走吧。”
    少尉这时抬起头。她也在看他,眼被两泡泪胀大了。少尉不敢肯定自己看清了她眼里有泪;为怜惜他或为他不平而生的泪。那泪也许只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平等地说声:“别了。”
    少尉被不成形状地搁置在一块土坪上。他弄不清自己是跪还是坐,或仅仅是往那儿一堆。送他来的刑车和警卫在将他卸下后很快离去,随即到达的是一辆被厚帆布蒙得严严实实的军用卡车,从里面跳出一大窝披军雨衣、戴雨帽,脸被大口罩捂得只剩一对黑眼的人。他明白,每件军雨衣里,都藏有一枝枪。
    在他背后,他们窃窃私语地传达着口令。
    “还差五分钟到四点。”一个声音说。
    少尉睁开眼,以自己五分钟的生命再看一眼天和地。地与天之间有一点粉红。再上面一点是颗黄色的启明星;再往上,是很薄一片月亮,就像母亲说着“再别回来”时他看见的那片。
    这时一声巨响。少尉觉得这响并非来自外部,而是轰鸣于他体内。在这响的同时,他感到自己被放大了一下。再一声响的同时,他看见天和地一下子被溅满巨大的血滴。
    少尉看见了自己的死,就像看天、地、星和月,他自己血光四溅的死原来是可以被他自己看见的。
    许久后,他还看见一个女性身影慢慢向埋着他骨灰的土坪走来。是馍馍。再近些,他却发现他看错了:她更像那个女作家。然而还不是。最后他确定,她是他的母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母亲,那时她年轻,刚生下他,把他作为一捧希望生到这个世界上。
    他以草叶吹了悠长、暗哑的一声,像他童年那样地吹。他想她是听见了,因为她忽然开始远近地顾盼。然后她说:“再别回来,再别回来。”她将声音压得很低,因为那只是说给他听,只需他一人听见就够了。
    女作家把自己关了多日,出来对人说她什么也没写出来,因为她一点也搞不清那个被判死刑的少尉的心理活动。
    “他真年轻,太年轻了。我只记得他那哭的样子。当他听说自己被判处死刑时,他爆发性地哭起来,哭得完全像个孩子。”她吃力地忆着说着:“他从头到尾都很安静,是一种愚昧的,逆来顺受的安静。对了,他还没写完给他父母的信,执行时间就到了。他在信笺的最后一格点了三个点,点不下了,又在另起一行的头一格里点了三个点,完成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省略号,像小学里,老师要求的那样。”
    关于她心里无法形容的不适以及她见车载他赴刑场时,她突然的落泪,她都未提及。
    女作家平平淡淡一摊手:“有什么可写呢?写出来无非是个顶通俗、顶简单的故事,连点惊险曲折都没有。”

才上山时天小晴,三四个弯一转,雾跟稠奶一样。到山顶时天白了,我们的司机常年颠在川藏线上,停下车,他也转颈子看,也说天哪能这样白。女兵都扭着腿跑,一路上没茅房,都说要炸了。跑出里把路,四五个人脱下皮大衣,背靠背站开,两手将大衣撑着,大家轮换,在当中空地上方便。想起藏族女人的大袍子,一蹲一站,挺优美地就解决了。
    跑回去,男兵已等烦了,吼我们:跑那么远找抽水马桶呀?!
    车再起动时,一个女人出现在弯子上。“搭个车嘛。”她说。许多藏民不会汉语,但这句都会。她脸不看我们,身子左扭右扭,样子又撒娇又耍赖。一车人都叫停,最后还有人壮了胆说:“这女藏民挺漂亮。”
    沿路常见房子前有女人打青棵,打酥油,热了,将袍子全褪下来,胸上两块没形状的东西急着要帮忙一样动。看多了,忘了她们是女人。这女人很不同的。她着件墨绿单袍,不脏成这样大概是翠绿,肩非常薄、削,颈子、下颚都是薄、削。等人走近,她下巴翘起,两手向前探。又有人道破:她是瞎子。
    我们帮她上车。她和一扁桶苹果都被搁在角落。她看看里,看看外,我们一车人都被她看成了风景。她看上去有二十六七,所以我们知道她实际上只有十六七,女藏人样子准准老她年龄十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