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273)

2025-10-10 评论


  李大人答罢,便命掾吏将手中挽幛送进灵堂,只听得哀乐齐奏,哭婆子又一阵干嚎。魏学曾与刘一儒禁不住好奇,又一齐回到灵堂观看。只见灵堂正中最显眼的位置,已是高高悬起了左都御史葛守礼送来的挽幛,上面也书了一对挽联:

  任上清官,瘦骨苍颜形影只

  胸前遗物,苏木胡椒袋子双

  这一联写得冷峭,寓意深沉,自不可以同情怜悯指斥时事等简单解之,魏学曾玩味再三,不

  “终于有一个大九卿出面了,刘大人,这联句如此老辣,可见葛老别有襟抱。”

  话说完,却不见有人应声,掉头一看,却不知刘一儒何时已经走掉了。
 
 
 
 
 



童立本一死,特别是那首讨嫌的绝命诗一传开,本来就窝了一肚子气的京官大僚们,终于找到了泄愤的机会。魏学曾、王希烈等人也纷纷从幕后走到前台,在官员中扇风点火串连闹事。京城本来就不平静的局势,骤然更加紧张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人提着胡椒苏木到户部闹事。三朝老臣左都御史葛守礼的挽联送到羊尾巴胡同之后,舆情对张居正(273)更为不利。谁都知道,大九卿中,就数杨博与葛守礼两位老臣最孚名望。这位葛守礼比之杨博更为耿直,隆庆皇帝在位之日,每逢廷议,只要葛守礼在场,就显得特别谨慎。这次葛守礼为童立本送了挽联并十两赙银,无异于火上加油,大大激发了闹事者的斗志。一些本来还在观望的官员,这一下也壮着胆子加入到闹事行列中。却说这天上午,张居正(273)刚来到值房不一会儿,入阁不到十天的吕调阳畏畏葸葸地走了进来。

  “和卿,有何事?”张居正(273)做个手势请吕调阳入座。

  “愚职想请首辅看样东西。”

  吕调阳谦恭地说,接着就把手上的一张纸递上,张居正(273)接过一看,是一首诗:

  吊童主事

  古拙宁争饭一瓯?

  乘风南去弄清流。

  君魂谢过皇恩去,

  过罢孤山有莫愁。

  读完诗,张居正(273)心中极度不快,但他尽量克制,脸上堆满笑容说道:

  “诗写得不错嘛,听说羊尾巴胡同里的挽诗挽联已经不少,你这首诗再送去,当是上乘之作。”吕调阳听出话风不对,只得佯笑着,毕恭毕敬答道:“首辅,愚职就是想来请示此事。”

  吕调阳故意用了“请示”二字,以示尊卑之别,张居正(273)听了心下稍安,问道:

  “和卿想请示什么?”

  吕调阳想了想,说道:“童立本之死,有些不明事体的官员想趁机闹事,苗头有些不对,好像是针对首辅来的,愚职也就非常谨慎,并不往这里头搅和。但是,左都御史葛大人的挽联往童立本家的灵堂上一挂,一些针对愚职的闲言碎语就都出来了。愚职毕竟在礼部管了一个月的事,因此那些嚼舌头的,说愚职为官寡义,对部属无情。这话叫愚职听了满肚子的不舒

  服。为了服众,愚职便写了这首挽诗,今天特来请示首辅,这首诗是送还是不送,请首辅定夺。”

  吕调阳表面上木讷,但内心委实玲珑。他这一番表白,既说了自己的难处,又顾忌着首辅的面子,最后还要首辅表态。这么做明里是尊重首辅,其实是把该自己来做的难题交给了张居正(273)。这点子小九九,张居正(273)还能看不透?他正琢磨着如何回答,书办探头进来禀报王篆求见,张居正(273)吩咐让王篆进来。吕调阳见有人来,提出告辞,说等人走了再来领示。张居正(273)却要

  他留下,说:“王篆今日汇报之事甚为重要,和卿你也应该听听。”

  话音刚落,王篆已是风风火火跨进门来,这王篆坐镇五城兵马司,平常总是想方设法找乐子享清闲。但每次见张居正(273),他都要装出一副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这会儿他不知又从哪儿弄了一头的汗,一进门也来不及揩,就朝张居正(273)和吕调阳各行了一个一揖到地的官礼,说道:

  “首辅大人,吕阁老大人,卑职前来请示。”

  又是一个“请示”。张居正(273)朝吕调阳看了一眼,吕调阳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吕调阳自谦地一笑,抖开一把苏制的折扇来摇。张居正(273)掉头问刚落坐的王篆:

  “是否是蒋二旺一事?”

  “正是。”

  王篆一欠身正欲禀报,张居正(273)截住他的话头说:“且慢,吕阁老尚不清楚,你先将此事的来龙去脉作个交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