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277)

2025-10-10 评论


  有能力的人,也都是大九卿的后备人选,但在人品上,魏学曾要强于王希烈。”

  “博老所见甚是,魏大炮搞阳谋,王希烈搞阴谋,分别在此而已。”

  “听叔大的口气,这次京察,这两个人都得离开京城了?”杨博以试探的口气问道。见张居

  正不置可否,又接着说,“你这样做,岂不印证了士林的担心,说你利用京察收拾高拱余党。”张居正(277)黑黢黢的眸子一闪,让人感到他的眼光既冷酷又不可抗拒。此时他不答话,却从袖口里掏出一封信函,递给杨博说:

  “博老,你看看这个。”

  杨博一看信套上的火漆关防是两广总督行辕,知道是殷正茂寄来的,便抽出信笺抖开来看。不看不打紧,一看完脸上就勃然变色。

  “怎么,李延用二十万两银子贿赂于他。”

  “没想到吧,博老,”张居正(277)神色严峻,“李延是高阁老最信任的人,也是隆庆朝最大的贪官。您说,仆果真要整治高阁老的门生故旧,还用得着劳神费力施行京察么?”

  “你是说……”杨博欲言又止。

  “仆只需追查李延贪墨行贿一案,京城各大衙门,恐怕就会真的人心惶惶了。”

  “你有把握吗?”

  “不敢说有十分把握,八九分还是有的,”张居正(277)胸有成竹,说话的口气不容置疑,“李延的命案尚未了结,他的那两位师爷都还关押在衡阳府大牢里,其中的董师爷一直帮李延管理账务,知之甚多,只要将他提审,肯定会爆出惊天大案。”

  杨博知道张居正(277)从不说过头话,他既如此讲,就必定实有其事。何况,湖南按察使李义河又是他的心腹干臣,保不准已经从董师爷嘴中掏出了证据。想到此,杨博心中忖道:“难怪他如此镇定,原来竟有这样的杀手锏!”

  这时,张居正(277)又说话了:

  “博老,朝廷纲常早已朽坏,洪武皇帝创立的清正廉明的政治,已不复存在。如今,贪墨官员多如过江之鲫。贪风一起,于官场,必结党营私;于百姓,必横征暴敛;于皇上,必献媚争宠。如此发展下来,就形成了今日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怀私罔上,党同伐异的混乱局面。依仆之见,这次京察,应着重惩处贪墨官吏,选出那么几个劣迹昭著之人,绳之以法,必要时,就该斩首西市,以儆效尤!”

  一席话金声玉振,杨博看着张居正(277)眉宇间突然腾起的杀机,紧张地问:

  “叔大,你决心追查李延贿赂一案?”

  “查是要查的,但不是现在。”张居正(277)直率地说,“这事儿牵扯到高阁老,仆想他能够颐养天命,不再有横祸缠身。博老,殷正茂这封信,除了你知我知,断不会再让第三个人知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杨博大大松了一口气,又不解地问,“放下李延一案不查,你还怎么惩处贪墨呢?”

  “吏部咨文下去,让各衙门自查,五城兵马司王篆那里,一查就查出名堂来了。”

  张居正(277)接着就把蒋二旺的事讲了一遍,杨博听了,忧虑地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若要肃贪,大家伙恐怕还在上头。”

  “查嘛,查出谁来就办谁。”

  说到这里,张居正(277)起身告辞。把他送出大门后,杨博回到客堂,又独自闷坐了多时。殷正茂的那封信在他心中老是拂之不去,他突然想到,李延巨大贪墨案正是在自己担任兵部尚书时发生。这些军费,都是从自己手上划拨出去的,自己虽未接受李延贿赂,但至少要担当失察之罪。张居正(277)今夜前来,实际上就是给他暗示:只要查处李延案,他杨博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虑到这一层,杨博惊出一身冷汗。在佩服张居正(277)深沉练达工于心计的同时,又深为担忧,他的仕宦前程究竟有何等样的结局?他清楚,自己实际上已控制在张居正(277)的手中。
 
 
 
 
  大约一个多月以前,殷正茂就把总督行辕迁到了距庆远街约四百里之遥的荔波县。这是庆远府最西北端的一个县,三面与贵州接壤。境内万山重叠,处处奇峰插天,道路窄如羊肠。僮、瑶、苗、僚等土蛮杂居于此。经过两个多月的围剿,韦银豹、黄朝猛率数万叛匪退缩到荔波县的水巖山中。殷正茂层层堵截步步进逼,统率十万大军对叛匪形成合围之势。

  荔波县归南丹州管辖,属于那种“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县城在缥碧的荔溪边上,萦水枕山,风景如画。只是地方过于促狭,县城常住人口不过三千人左右。把毛厕茶亭统算在内,也不够一千间房屋。可是此番前来的人马,先不说粮食辎重堆积如山的大军,单是广西布政使、庆远府巡抚、南丹州知州、府治镇抚司以及驻军千户等等随军而来现场办公的各级官员,连同僚属一块大大小小也有上千人,纵是把县城居民全都赶走,房屋也不够。殷正茂也不管许多,只是命令这些地方官员悉数住进县城,而把自己的总督行辕安置在城外三里地的关帝庙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