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393)

2025-10-10 评论


  “放了?”赵谦一惊,皱着眉嘀咕道,“金学曾这小子,又耍什么花招?”

  “他大约是迫于舆论,不得已而为之。”宋师爷捻了捻淡黄的山羊胡须,得意地说,“大人有所不知,自昨天早上税关锁人以后,城中百姓把这件事吵得沸沸扬扬,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他金学曾淹死。”.

  “风高好放火,此等形势不加利用,岂不是傻蛋?”赵谦说着得意地笑起来。

  宋师爷兴抖抖地跟着笑,又道:“东翁,咱这里还攒了一个好消息哪。”

  “什么好消息,快讲。”

  “东翁派到松江府去的人,昨儿天黑时也回到了荆州。”

  “人呢?”赵谦急切地问。

  “看到天黑,咱让他先歇下了。”

  “事儿办成了?”

  “办成了,那幅字已存在咱的值房里。”

  “去,快给我拿来。”

  宋师爷屁颠颠地走了,很快就回转来,把一只描金护书在案台上打开,从中取出一张六尺宣的条幅,摊开来看,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圣恩浩荡 育荆楚时兴人杰

  皇祚绵长 赖社稷代有名臣

  落款是:松江徐阶题。

  赵谦反复品味这副对联,已是喜不自胜。却说去年秋上,他倡议在荆州城东门外修建“张大学士牌坊”,并带头认捐五百两银子,不过半月,就筹集到一万多两现银。旋即动工,到了年底牌坊建成,却没有找到题额的人。赵谦一心想拍马屁,便派宋师爷去京城,本想让张居正(393)出面请当今小皇上赐额,没想到张居正(393)一口拒绝,不但不肯奏请皇上,反而带信要把这牌坊拆掉。赵谦讨了个没趣,却又不甘心,因为湖广道的官员都把他当成张大学士府中的第一号座上宾,如果拆掉牌坊,他的面子往哪儿搁?而且,他揣摩张太爷的心思,也是希望建好这座牌坊以壮家声,即便在知道儿子张居正(393)有意拆掉牌坊时,老太爷也不松口。赵谦思来想去,认为张居正(393)想拆掉牌坊是做戏给人看,天底下哪有人不肯光宗耀祖?如果他真的拆掉,张居正(393)说不定还会怪罪他不会办事。牌坊既留,总不能白板一块没有题额。当今首辅的牌坊,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题额的,最合适的是皇上。这个既请不到,赵谦心里头又默划了一个人,即隆庆朝第一任首辅徐阶,这徐阶虽然致仕家居,但他毕竟是张居正(393)的恩师,论地位、论名望、论与张居正(393)的关系,再也没有人能出其右。于是,他派人前往松江拜见徐阶说明原意……如今,拿到这幅墨宝,赵谦快意之极,恨不能立刻赶到张老太爷府上表功。但他心底清楚,比之税

  户告状,这只是小事一桩。在廨房里坐了大半个时辰,他派人到衙门前数次张望,看看有无动静。宋师爷看到主人猴儿巴急的样子,也怕出了闪失,又亲自跑出去打听,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他欢天喜地跑回来,禀告主人道:“东翁,你要准备升堂了。”

  “来了吗?”赵谦从椅子上一跃而起。

  “来了,已到了十字街口,嘈嘈杂杂的大约有两三百人,打头的正是陈大毛与李狗儿。”

  “好!”赵谦顿时间眉飞色舞,吩咐宋师爷道,“你现在就把状子送进缮抄房,速抄三份,全部盖上关防,一份送武昌城湖广按院,一份送京城都察院,还有一份直送内阁首辅,全部加急。”

  宋师爷不敢扫赵谦的兴头,只得小心答道:“现在抄恐怕为时过早,状子咱已交给陈大毛了。”

  “交给他干吗?”

  “他得亲自在堂上递给您呀。”

  “啊,我倒把这层忘了。”

  赵谦笑了笑,这时,只听得衙门前的登闻鼓震天价敲响,沸沸扬扬的人声也轰轰然传来,早有一个衙役滚瓜般跑来禀道:

  “大人,外头来了众多百姓,要……”

  “不说了,”赵谦无心听衙役哕皂,一挥手令道,“快去,传令升堂。”

  顷刻间,只听得“咚、咚、咚”三声炮响——这是开衙的号令,接着,便是整整齐齐的山吼:

  “升——堂——”

  赵谦早已踱出屏风,在阶上正中那只夹头榫翘头大案台后头落坐,大案台两侧,各斜放着一只攒牙子着地管脚平头案,府同知与主簿两名属官也随之落座,阶下两厢,数十名皂衣衙差各持水火棍直挺挺站立。赵谦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肃声地问:

  “是何人敲了登闻鼓?”

  阶下侍立的宋师爷出班禀道:“启禀大人,是荆州城中小民陈大毛与城外农户李狗儿等一干人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