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放心,”冯保把脑袋凑过去,对着张居正(627)的耳边小声说,“你现在提任何要求,皇上都会答应。”
张居正(627)没说什么,只瞪大惊诧的眼睛。
冯保继续言道:“你既是皇上的顾命大臣,又是师相,对你最后的建言,皇上就算不真心接受,哪怕做个样子给天下人看,他也得如数采纳。”
“皇上!”
张居正(627)终于颤抖着喊出了一声,冯保的话刺痛了他的心,许多往事一齐涌到心头。此时他表面上平平静静,但内心深处已倒海翻江。只见他凸起的喉节滑动了几下,他想说,“我这个顾命大臣,已是当到头了。执政十年,我为朝廷社稷,天下苍生,不知得罪了多少簪缨世胄,势豪大户。如今我已是油干灯尽,也许要不了几天,我就人土为安了,那些仇视我的人,便会伺机反扑,但我已是毁誉不计……”
这席话虽没有说出,但冯保已从张居正(627)愈来愈黯淡的眼神中“读”懂了意思,他止不住哽咽起来,安慰道:“张先生,你不要胡思乱想,有皇上在,那些泥沟里的虾子,怎么翻得起浪来。”
谁知这平平常常几句抚慰的话,竞引得张居正(627)的身子剧烈抖动起来,他大张着嘴,想说“惟愿如此”四个字,却吐不出一个字来。屋子里的人,只听得见他喉咙里一片痰响。眼看他双目凸起,嘴唇发乌,双手十指弯曲抖动——一根弦就要断了。冯保忙唤太医进来,又是敷心口又是掐人中,手忙脚乱施救了半晌,张居正(627)终于安静下来,但睁着眼睛再也不能说话。冯保虑着再呆下去对张居正(627)刺激太大,便起身告辞。张居正(627)却用乞求的眼神看着他,那意思是要他留下来多坐一会儿。冯保想着这是诀别,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往下掉。张居正(627)嘴唇颤抖,冯保看出他似乎还有话要说,便命再给他灌参汤,太医看着张居正(627)痛苦不堪的样子,小声提醒道:
“现在灌参汤已没有用了。”
“哪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他开口说话?”冯保急切地问。
“只能给他的命门、涌泉、合谷等穴位扎针,刺激他兴奋,但这样一来,等于抽尽了他身上尚存的一息元气。”
冯保听懂太医的意思,恐怕几针下去,会加速张居正(627)的死亡,但此时已顾不得那么多,他想听的是张居正(627)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想说什么,便命太医赶快扎针。
银针入穴,果然有奇效,张居正(627)身子挺了挺,终于又能开口说话了,只是声音小得几乎听不清:
“冯公公,还有一件事,烦你转告皇上。”
“请张先生讲。”冯保耳朵几乎贴在张居正(627)的嘴巴上。
“三月问叫花子闹事,户部赈济京畿各府州县,灾民是否都安置妥当?”
“早就妥当了。”
太医不停地转动着银针,生怕张居正(627)断气儿。许是回光返照,张居正(627)吐字竟清晰起来,也能成篇讲话,他说道:“告诉皇上,不能只听各府衙门的奏折,如今的官员,弄虚头说假话的太多,应该让吏部与户部,会同通政司三个衙门,委派官员下去查访。”
“张先生放心,老夫一回去就禀告皇上。”
“还有,大名、真定等府的官员隐匿灾情不报,皇上曾有旨意,要都察院派员严查。半个月前我曾见过督查御史的奏章,弹劾这两个府的知府欺瞒朝廷压榨百姓,建议将他们拘谳问罪。我因病重不能拟票,只口头表达同意,责令有司立即将这两名知府押解来京专案审理,不知此事是否已办理妥当。”
“好像皇上准奏了。”
“不能说好像,我希望知道确切的消息。”
张居正(627)这时候还如此较真儿,冯保心下骇异,他原本想支吾,现在却不得不据实相告:
“大名、真定两个知府,人是弄到北京来了,但没有进刑部大牢,而是软禁在沧州会馆:”
“这是为何?”
“有人替他们说情呗,”冯保顿了一顿,揶揄道,“据前几日东厂的访单报告,这两位府台大人还凑份子,为你张先生做道场祈福呢。”
“真是岂有此理,这等谀官,更要严惩。”张居正(627)一激动,呼吸再一次迫促起来,“冯公公,你……转告皇上,要把这两名谀官、迅速收、收监……”
再下面的话,冯保就听不清了。看着他瞳孔慢慢地扩散,半握着的拳头缓缓地松开,敬修再也压抑不住,一下子跪到在床前,握着父亲的手,发出了撕肝裂胆的嚎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