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103)

2025-10-10 评论

    “逻辑错误”事件使程先觉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反思过程,也促使他开始了从本能的“识时务”到理性的“领风骚”的探索。他不能久居肖卓然之下,那么他的第一步就必须对肖卓然毕恭毕敬。这是一个悖论,这里面充满了玄机。
    在最近的几个月里,程先觉充当了705医疗队主力医生的角色。他发现,汪亦适的失踪,使他的才十得以充分体现,使他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勤勤恳恳,谦虚谨慎,尽心尽力,对伤员如亲人,做手术像专家。舒云舒说他找到了自我。连肖卓然也在支委会上说,战争考验了我们,也锻炼了我们,战争使我们成熟起来了,程先觉同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程先觉过去同舒晓霁并不熟悉,仅仅是两年前去探视郑霍山的时候与其有过一面之交。那时候的舒晓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像个没有成熟的青果子,倏忽之间,小女孩长大了,满嘴的理想信仰,文章写得行云流水,演讲作得花团锦簇。这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在一三五师三团,舒晓霁采访了那位黑黝黝的初副连长和他属下的机枪手,询问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挖掘他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舒晓霁的问题是那么得体,舒晓霁的采访思路是那样的清晰,舒晓霁切入问题的角度是那样的巧妙,使得程先觉很有感慨。是的,我们大家都成熟了,肖卓然说得没错,战争考验了我们,也锻炼了我们。
    在舒晓霁采访的时候,程先觉就在一旁观看,静静地,一言不发,像是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目光里有欣喜,有赞许,还有一点儿……慈祥。舒晓霁察觉到了这一点。采访结束后,在返回的路上,舒晓霁说,程大哥,你现在好像比过去说话少了许多,没有那样活泼了。程先觉说,是吗,你采访,我插不上话啊。舒晓霁说,不过,你这个样子挺有风度的。男人啊,沉稳一点更有魅力。程先觉的心呼啦热了一下,向舒晓霁看了一眼,很矜持地微笑,很矜持地点点头。这个矜持,连他自己都感动了,也许他真的变得稳重起来了。舒晓霁在前面走,程先觉静静地跟在后面。遇到脚印被雪掩埋的路段,程先觉就主动上前,用的树枝探路,还时不时地伸出手来搀扶舒晓霁一把,动作恰到好处,自然得体。有一次舒晓霁一脚踏空,叽里咕噜从坡上滑了下去,舒晓霁吓得大呼小叫,程先觉二话不说,纵身扑了过去,拽住了舒晓霁的胳膊,两个人一起滚出老远,直到程先觉用脚钩住一棵松树,这才停了下来。两个人站起来,全都成了圣诞老人,两人相视而笑。舒晓霁说,你们江淮医科学校的“四条蚂蚱”,差别真是很大啊!程先觉沉吟了一下问,怎么个差别法?舒晓霁说,三个人成了志愿军的医生,一个还在劳教农场改造。那个反动派莫名其妙,居然提出加入共产党,真是异想天开。
    程先觉诧异地问,你见到郑霍山了?舒晓霁说,见到了,还写了一个专访。劳教农场的人说这个人改造得很彻底,不仅积极参加劳动,还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听说土改中把他家划成富裕中农,他主动纠正说,他们家有钱有田有店面,至少也是个富农,算是剥削阶级,应该清算。程先觉愕然问,啊,还有这种事情,奇怪了,不可能啊!郑霍山哪里会有这样高的觉悟?舒晓霁说,我也觉得奇怪,我怀疑他是不是受了刺激,精神不正常了。可是你跟他谈正经事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不正常。农场的领导也说他是正常的。他好像对我二姐情有独钟,每次见面,色迷迷地盯着看,也不知羞耻。从这一点看,倒是真有点不正常。程先觉说,恰好这个现象是正常的。这个人就是这个品性,做什么事都是直来直去,赤裸裸不加掩饰。过去追你三姐就是这样明火执仗,差点儿跟肖卓然决斗。他现在是把你二姐当做你三姐了。舒晓霁说,他郑霍山一个劳教犯,居然还惦记上我二姐了,真是痴心妄想。
    程先觉说,小妹,这话可不能妄下结论。以他现在这个身份,看起来是没有可能,但是你不能不让他想。再说,郑霍山现在这样积极表现,没准就是爱情的力量在起作用,他是不是想提前释放,放开蹄子追你二姐啊?舒晓霁嘎嘎地笑了起来,可能吗,你觉得可能吗?我们家怎么会接纳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我们家又不是神经病!程先觉说,爱情这个东西,往往不是我们用世俗的眼光能够看明白的。怎么没有可能呢?或许在你认为最没有可能的地方,恰好隐藏着很大的可能。舒晓霁不笑了,停住脚步,傻呵呵地看着程先觉说,啊,你说的还真……挺哲理的。要是真的这样,那就有好戏了。我听我三姐说,我大姐对汪亦适就有点朦朦胧胧的意思,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出现了,成双成对,那我们家就热闹了。舒氏三姐妹嫁给了医科学校的三条蚂蚱,还有一条蚂蚱……话到此处,戛然而止。舒晓霁的脸扑哧一下涨得通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