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135)

2025-10-10 评论

    精神和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斗争勇气,我们希望第三医院的广大革命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为早曰把第三医院建设成皖西第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人民医院而奋斗!
    第三医院的这个报告呈送专区的时候,陈向真书记正在省里参加一个学习班。有小道消息说,陈书记可能是犯了错误,正在省里写检查呢。但没过多久,等第三医院的报告副本回到医院的时候,那上面也有陈书记的批示:精神可嘉,眼光远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有了这个批示,丁范生就得到了尚方宝剑,先后几次召开会议,讨论实施。首先上马的就是‘康民大厦”,成立基建办公室,筹集资金,调配人员,由原供给处长担任基建办公室主任,程先觉担任副主任,另抽调张宗辉、盛锡福一干人等作为办公室成员,拉开架式要在短时期内建设一所新型的、现代化的医院。
    情势所迫,肖卓然只能保留意见。肖卓然在会上提出,搞建设我不反对,但是医院的业务工作不能受到影响,医务人员不能去搞义务劳动。把废旧的器材汽车,包括一些报废的医疗器械拿去炼钢也可以,但是不能发动工作人员摔锅卖铁。
    丁范生说,这要看情况。通常情况下,我们当然要保持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但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通常情况,而是社会主义的大发展。非常时期应该有非常的秩序。哦,我们大家都在为医院的大发展建设增砖添瓦汗流浃背,你们那些知识分子医生专家们,就忍心袖手旁观?
    肖卓然无言以对。想了想又说,盖大楼不像农民盖房子,结构、外观和建材使用,要符合科学,要请省里的建筑设计院进行论证。
    丁范生说,论证什么?战争年代,我们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打败国民党的美式机械化装备,那时候找谁论证设计了?只要我们忠诚党的事业,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土法上马,白手起家,这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然后会上做了分工,肖卓然和秦莞术负责医院的正常业务工作,丁范生和李绍宏负责‘康民大厦”的基建工作,丁范生亲自担任实现五年计划领导小组组长,李绍宏为副组长。
    ‘康民大厦”的位置,选择在杏花坞周边的荒山,这块地皮土改后即被划归国有,丁范生的五年计划既然被专区批准,也就等于被国家批准了,征用这块土地果然一路畅通无阻。同时,专区也拨了一批款子,虽然离实际需要差了十倍还多,但是却给丁范生等人极大的鼓舞,基建办公室里经常彻夜灯火通明,群情激昂。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程先觉出谋划策,从皖西廉价招募了三十多个泥瓦匠,号称新鲁班土专家,研究地势,设计样式。周边的群众听说第三医院要盖大楼,能够造福一方,也空前踊跃起来了。听说钢筋不够,有不少人还主动捐赠废铁废钢,送到基建办公室的炼钢炉里。
    丁范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人民群众拥护我们的建设,说明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有这样强大的后盾,什么样的人间奇迹我们不能创造?在那如火如荼红旗招展的岁月里,丁范生甚至一度产生怀疑,怀疑自己的胆子还不够大,自己的魄力还不算大。看这架式,别说是一栋十八层的大楼,就是两栋,也不是没有可能,人心齐,泰山移啊!
    肖卓然接受了经验教训,虽然让他主抓业务,但是稍微大一点的工作,都必然要去向丁范生汇报,即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临机处理了,事后也要向丁范生报告。譬如采购器械药材,若是按照惯例的,他可以直接批准,但是每周一次的例会上,都要一一汇报。汇报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得到丁范生的支持,也可以得到他的信任。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度,最终还要由丁范生说了算。
    翌年春末夏初,康民大厦皖西第三医院新楼奠基开工,此后的几个月,丁范生基本上都在工地上。有时候事急,肖卓然便到工地上请示,目睹几百名工人忙碌的身影,红旗招展的场面,大干快上的气氛,连肖卓然都产生了幻觉,都对自己的疑惑产生了疑惑。工地上那种你追我赶志在必得的场面,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肖卓然。是啊,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者的创业精神是无限的,可是自己为什么老是忧心忡忡呢?不相信工农干部,不相信人民群众,这太可怕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