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山里攻打下来的当天,抬下一个重伤员,是主攻团的团长马到成,全身九处中弹,一条胳膊被炸断,到了汪亦适手上,已经快断气了。程先觉和陆小凤跑到伤员身边一看,一个说,没救了,另一个说,赶紧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几个人围着伤员团团转,伤员浑身是血,无从下手。汪亦适没说话,看看伤员,也是一声长叹。抬伤员的战士说,马团长的右胳膊本来没有完全炸断,只是把骨头炸断了,还连着皮,就这样马团长还带着部队冲锋,冲锋的过程中他嫌连着皮的胳膊碍事,拿刺刀把那条胳膊砍了下来,左手挥动手枪,率部继续进攻。汪亦适听了这个战士的话,感到很震惊。他觉得当时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他甚至没有考虑后果,毅然决定:就地抢救,手术准备。
程先觉说,陆小凤负责麻醉,我来止血,张护士你快去把舒云舒叫来,由她助刀。舒云舒很快就被叫来了,汪亦适看着舒云舒,没有说话,对程先觉说,失血太多,当务之急是输血,边输血边手术。汪亦适说这话的时候,态度是不容置疑的,完全是一个上级对下级或者说是权威对弟子的口气。程先觉说,好,我全力保障。
抢救的过程中,一三五师师长王辉昆亲自赶到救护所,在汪亦适的身后焦躁地踱步,脸色铁青地命令,一定要把我们的英雄团长救活,不惜一切代价!汪亦适没有理睬王辉昆,集中精力察看马到成的伤势,紧急组织输血,同时开始人工呼吸,继而对接断裂血管。汪亦适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仅仅是一个副连级军医,而俨然是一个号令三军的统帅,旁若无人,挥洒自如。按说这样的伤势在救护所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果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辗转,也就等于宣判了伤员死刑。汪亦适当机立断,采取先重后轻,先保命、后手术的抢救方案,让伤员的心电图始终保持跳动。手术过程中,汪亦适偶尔直起腰,看一眼舒云舒,舒云舒马上就领会了意图,在汪亦适目光所及的地方进行切割摸索,避开血管,把最佳的下刀路线交给汪亦适,然后两个人一言不发地忙碌。
王师长心急如焚,情不自禁地在汪亦适的身后念叨,医生同志啊,你一定要救活马到成,他可是宋司令亲自点名的主攻团长,想当年他带着部队冲破日本鬼子三千人的铁壁合围,全连只剩下六个人,硬是保卫了边区政府。这次攻打元山里,他已经鏖战了三天三夜,全团死了六百人了……他要是死了,我怎么向宋司令交代啊!血浆很快用完了。汪亦适说,输血不能停止!王辉昆把胳膊一捋说,抽我的,我血多。汪亦适说,首长,请您离开这里,不要妨碍我们抢救。王辉昆说,我不说话了,但是请你用我的血。汪亦适说,首长,您的血型不对。请您离开这里。王辉昆说,我是他的师长,我和他的血是一样的,都是红的。汪亦适不再理睬王辉昆,指挥助手和护士边输血边做手术。程先觉摊着血淋淋的双手大喊,A型,第二输血队上。
这一次,汪亦适从马到成的身上共取出六枚弹头弹片,有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到成的腹腔,肠子都断了,也被汪亦适缝合了。马到成后来没有死。在705救护所经过紧急处理之后,被送往兵团医院,终于在四天后恢复了神志。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兵团卫生部的一名副部长亲自来到705医疗队,对柴效锋和肖卓然说,你们705医疗队简直创造了奇迹,像马到成这样的伤势,基本上没有救了,动脉血管都被打断了,血压已经降到了最低,浑身就像个马蜂窝似的,到处都是窟窿,居然让你们的医生给救活了。请你们把这个医生请来,我要看看他那双手。后来就把汪亦适叫了过来。副部长一看汪亦适,吃了一惊说,啊,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一个老医生呢!肖卓然在一旁说,汪亦适原先是国民党军队医科学校的高才生,是皖西城著名的“排雷大王”,做外科手术有好几百例了。副部长说,我们的战地医生,做几百例外伤手术的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把手术做得这样天衣无缝。到了野战医院,基本上没有进行二次三次处理,简直是艺术。汪亦适说,其实我也没有把握,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就成功了。副部长哈哈大笑说,好啊,死马当活马医,还就医活了。
跟副部长一起来的还有志愿军报社的记者,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伙子,留下来认真地采访了汪亦适,问了很多问题。汪亦适说,其实很简单,我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遇到一个危重伤员,把他治好了,也是我的责任。记者说,你原先是国民党的医生,救治共产党的伤员,这么用心用力,是不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起作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