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33)

2025-10-10 评论

    韩子歆低下头,用宽厚的嘴唇堵住妻子抗议的嘴,嘟嘟囔囔地说:“我也不习惯,可是又有什么不习惯的?这是我们的权利,还是我们的自由,也是我们的法律,用不着瞻前顾后。”
    舒晓雯却坚决不答应,很犟地挣扎起来,说:“太……那个了,这样不好,不像我们正经人家的行为。”
    韩子歆怔了一下,便松了手,说:“那好,我们还是按老传统办吧,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进行。”
    舒晓雯这才重新靠到丈夫的身上,撒娇地说:“抱我进去。”
    检验的结果表明,韩子歆确实是把那件事情“放下了”,至少是在这个有着美好月色的夜晚,那件事情的困扰被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丝毫没有挫伤他的某方面的积极性和战斗力。穿好衣裤之后,韩子歆嬉皮笑脸地对妻子说:“就在十分钟前,我受到了一个伟大的启示,最快乐的东西,恰好是无须付款的,推而论之,最不令人快乐的事情,也恰好金钱无能为力的。刚才的事实再一次表明,金钱这东西,能力确实有限。”
    5
    韩子歆的表叔住进医院、身体各方面的指标都检查完毕之后,本来可以很快就做手术的,但是医院方面却通知家属,说是老头子有点贫血,要把血色素补上来才能做。韩子歆找熟人打听怎么个补法,熟人说,不是你家老爷子血不够,是医院里的人要补血。简单得很,你家老爷子要做的是个小手术,也用不着太破费,你给我一千元,我再过两天就给你回话。你要是不愿意花这个钱呢,什么时候能等出结果,就只能看手术医生的情绪了。花钱折灾,我劝你还是出手气派一点,把手术医生打点好了,怎么说都不是坏事。
    韩子歆恍然大悟,自愧这两年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以往,老家的朋友大病小病到北京来治疗的不少,但那多是家乡的父母官,平头老百姓是摆不起这个谱的。那些人来了,一般不会到韩子歆家里吃住,往往还要把他拉到相当级别的饭店里开开眼界。至于看病,他更是帮不上忙,充其量带个路,其它的自然有随行人员打点斡旋。看来,这里面名堂不少。
    韩子歆虽然不痛快,但是表叔在人家的刀下,还不能不忍气吞声,只得回去找钱。
    可是问题又来了。自从有了姓林的那个混账电话,他和妻子都多少有点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感觉——事实上在经济生活里,他们的脑子本来就不怎么够用。一想到有一万六千元垫底,花起钱来就少了许多算计,还没到月底,就已经捉襟见肘了。韩子歆后悔上次不该不听舒晓雯的劝告,牛气哄哄地直接把那五百元钱交到表叔的手里,还是妻子相对要深谋远虑一些。现在怎么办,跟表叔讲清楚,再把钱要出来交给医院?好像不太合适,那钱说好了就是手术的钱,补血一说是节外生枝,你当侄儿的既然没本事当个大官,没本事免掉这些苛捐杂税,那这钱就活该你出。
    想来想去,只好借了。
    韩子歆在单位虽然不爱求人,但同事相处还是可以的,再说,借钱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也谈不上丢脸。还有一点,韩子歆借钱实际上只定向找出纳小于一个人借。找出纳借钱的好处在于,双方都放心,韩子歆不会忘记还钱,就算忘记了,出纳小于也不会忘记按时扣他的工资。这是一种最科学和安全的借贷结构。
    第二天到单位上班,韩子歆先翻翻自己的抽屉,里面积累了近一个月的稿酬收入,都是百八十的数目,六张加起来,才四百多一点。看来,借是在所难免了。正要到三楼财务办公室去找小于,只见送报纸的老黄师傅拎着一只大筐,进门就嚷嚷,要小韩请客,“发财了发财了,小韩发大财了。”
    韩子歆心中一惊,一瞬间竟把“那件事情”完全忘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稀里糊涂地问:“老黄你嚷嚷什么?想让处长收拾我啊。”
    老黄说:“收拾你一顿也合算。乖乖,一万七啊,你小子不吭不哈的,一下子就挣这么多。今天中午你就得请客。”
    韩子歆这才清醒过来,顿如醍醐灌顶——“那件事情”是真的。那当口,他差点儿就要骂出来了,他娘的,该来的时候不来,老子都忘记了,你又来了,你害得老子好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