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陌阡说:“看来大家对爱兵的重要性都有自己的认识,爱兵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基础是没有疑问的了。大家都是要带兵的人,又是处在和平时期,要真的做到爱兵这一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上面几个故事里大家都看出来了,爱兵是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秦穆公牺牲的是一坛美酒,虽然价值不是太大,但是举动特殊,影响很大。吴起帮士兵吮吸疮脓,一方面放下了大将的架子,另一方面还不卫生,这种牺牲就比较直接了。而我军前辈的那位供给部长,则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同学们扪心自问,这种事情你们能够做得到吗?”
大家都不吭气。
韩陌阡便点名,第一个就点到了谭文韬。
谭文韬站起来说:“这恐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认为在现代战争中,最大的爱兵还是提高指挥员的素质,提高指挥作战的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至于说能不能像那位供给部长那样,在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我们中肯定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今天有可能做不到,明天就有可能做到了。再有一点,同我们前辈的那位红军供给部长相比,我感到秦穆公的“投醪劳师”和吴起的“吮疽励士”都有一点表演性质,千秋美谈中也有偶然成份,还多少有点愚兵的嫌疑。戚继光有句话: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我们对兵的爱护,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和平时期就建立血浓于水的官兵关系,投入到战争当中,你就是不给他美酒不给他吸脓,他也照样服从命令听指挥。”
韩陌阡笑笑说:“这比较符合你谭文韬的思维方式。”
又说:“谭文韬同学的见解也是有道理的,我们要求爱兵,但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给士兵吸脓,都把美酒倒进河里。需要说明的是,据我所知,历史上领兵将帅把美酒倒进河里的故事共有四个,除了秦穆公,第二个是楚王。楚国同晋国作战,有人献给楚王一竹篓子酒,楚王想和军士同饮,但限于数量,于是把酒倒进河的上游,下令大家用勺子舀河水喝,也是士卒人人感奋若醉,拼死而战,结果大败晋军。第三个是越王勾践。《潜确类书》记载说‘单醪河在绍兴府西,一名投醪河,一名劳师泽’。来历是,勾践曾有一篓子酒,不能遍饮将士,便把它倒进河里,三军共饮,于是那条河就成了投醪河,又叫劳师泽。再有就是著名的西汉大将霍去病了。甘肃酒泉民间至今传说,霍去病征匈奴,皇帝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了让所有的将是都能尝到御酒滋味,便将御酒倒入泉中,官兵共饮,酒泉因此得名。以上这些故事,虽然人名地名不一样了,但精神是一个,就是将帅关心士卒,同甘共苦。效果也一样,都是士卒感奋如醉如痴,拼命效力。但从这几个故事当中我们也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样的事做一次是创举,第二次是模仿,第三次第四次就是欺骗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楚王和霍去病他们就是搞欺骗,因为这些故事仅仅是故事,而且有它们诞生的时代性。我们提倡的是,‘爱兵’二字,重在真诚。只有军官爱护士兵是真心,才能换取士兵真诚的拥戴。如果没有一个‘诚’字,而把‘投醪’作为一种手段,用来骗取士兵的信任,就不可取了。”
六
蔡德罕就是在这堂课结束之后课间休息的时候,向韩陌阡报告了有人向他舅舅家寄钱的事情的。
韩陌阡说:“好啊,有人学雷锋嘛,这不是坏事,你还报告它干什么?”
蔡德罕说:“可我总得知道是谁干得吧?这样不明不白地承着一份情,我心里不踏实。”
韩陌阡不咸不淡地说:“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人家要学雷锋做无名英雄,你却要搞个水落石出,把人家暴露出来了,那他不就成了表演了?”
蔡德罕觉得韩副主任这话有点问题,至少也是不负责任。但是他又不好(当然更不敢)反驳韩副主任,只得罢休,还是暗中侦察算了。
岂料第二堂课开始,韩副主任就把这件事情抖落出去了。
韩副主任说:“作为准军官,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须的。古人尚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慷慨解囊,美国西点军校也是把我们的雷锋精神作为楷模,这说明仁爱之心并不仅是我们的专利。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