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角(37)

2025-10-10 评论

    凌云河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来,那几个家伙此刻想必也正同他一样,正在某个高地或者教室里接受命运对他们的考验,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角逐吧?他们怎么样了呢?他们会不会考砸败北?谁敢肯定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不逢时并不是他凌云河一个人,他们这一茬子兵都够倒霉的了。又是停课又是下放,一会儿造反一会儿恢复高考,该轮上的没轮上,不该轮上的全轮上了。就是当了兵也没有摊上个好天气,当年一场边境局部战争,打得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大江南北一起情深意切地喊起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干部苗子们本来以为从此可以在这方绿色的土地上大显身手了,岂料又兜头来了一个干部制度改革,眼看就要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没有比他们这一代更尴尬的了。
    如果这一次——当然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他们再与苦苦追求的那个目标失之交臂,那就说不上来是命运在故意作弄他们还是要刻意造就他们了。
    是的,他凌云河真诚地渴望遇上强劲对手。他要当最好的(在职务上他追求最大的),所以他就必须首先寻找到目前是最好的作为目标。他把自己的这种追求看做是一个职业军人应有的理想,尽管他还不是一个职业军人,但是他始终都是以一个职业军人的精神来策动自己。真正杰出的人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读过希尔各的《奋斗》,也读过弗林多纳的《英雄的历程》,他发现真正可以称之为杰出的人物都是被对手磨砺出来的,都是站在对手的肩膀上攀向顶峰的。只有有了一百分的甲,才有可能出现一百零一分的乙。在本团,是魏文建匹配着他,在J军,还是魏文建跟他此起彼伏,可是魏文建毕竟不是谭文韬也不是常双群,他和魏文建的境界只是J军的境界,所以才导致在军区只拿了第三第四。
    啊,这一切都快开始了。也许,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就要同那几个人纠缠在一起了。真正的事业开始了。
    他情不自禁在心底哼了一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三
    观察所的这套作业对魏文建来说自然轻车熟路,但是他却并不急于交卷。只要规定的优秀时间没有超过,他就要再论证一遍。这就是他和凌云河的不同之处了。
    团机关管训练的参谋里有人说魏文建比凌云河稳当,这是他高过凌云河的地方,也有人说他不如凌云河那么自信那么雷厉风行,这又是他不如凌云河的地方。但是不论别人怎么看,他魏文建只要没有绝对把握,一般是不轻易出手的,在任何得意的时候他也不会表现出得意,不会象凌云河那么趾高气扬,更不屑于卖弄。正是这种不惊不乍的稳健作风,使他得以在本军始终能够和凌云河抗衡;同时也恰好是这种稳当,又使他多次失去了一举领先的机会。如今是决定命运的一次考核,他魏文建更没有必要去跟凌云河一决雌雄,他的战术是稳中求胜,后发制人。从确定站立点到确定目标点,每个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凌云河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多看看书嘛——好像他是个知识分子是的。魏文建则笃守一个信条,你来得快那是你的强项,咱不跟你比那个,笑到最后那才是真正的笑。
    射击诸元计算出来之后,魏文建向凌云河瞟了一眼,凌云河则回了一个皮笑肉不笑。魏文建仍然迟迟不交卷。主考官设置的情况并不复杂,按说只要掌握了射击的常识理论,都可以对付。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看精度了。
    同凌云河比较起来,魏文建似乎小了一号,中等偏低的个头,脸上却长着永远也刮不净的络腮胡子,乌青的底幕上镶嵌着一双精亮的眼睛,应该说是一双很漂亮很有魅力的眼睛。从这双眼睛里看不出有多大的野心和抱负,更看不出凌云河那样桀傲不驯的锋芒,它们甚至是温柔的谦逊的。但是,只要上了炮位,这双眼睛往往就眯成了细线,从中透出来的光线锐利而且寒冷,使你没法不相信那种目光具有钢铁般的强硬和坚韧。
    就其带兵手段而言,凌云河虽然严厉,兵们却怕而不畏,上了炮位他是爷,走出炮场彼此就是哥们。魏文建的兵对他却是又怕又畏,上炮位下炮场都是一副冷面。如果他在炮场上露出了笑容,那绝对不是好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