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44)

2025-10-10 评论

    知道怎样去获取光荣、为何理应得到光荣,但是我们却宁愿忍辱负重,把荣誉让给旁人,把困难和误解留给自己,要把自己定位于天下的山谷。做到了如山谷一样地虚空谦卑,保持谦卑与可容受、可承担的状态,恒久的德性才会圆满充足,回到最本初最朴素无华的品质。
    本初的质朴分解之后,从初始化发展到数据化定义化之后,成就为各种具体有用的物品,成为巧用好用之器具,成为具体的作为与知识。圣人则可利用这些具有具体规定性的物品、利器与作为、知识掌管天下。所以说,完满伟大的统治,是互通互补互利的一个整体,它不是勉强做成的,它是无法被分割削弱的。
    一般来说,人们是争强好胜、喜欢发表见解推广自己的见解与出风头得荣耀的。但是老子提出了另外的模式与选择。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也知道雄强,我也知道明白锃亮,我也知道风光荣耀,但是我却宁愿保持低调,保持谦虚,保持难得糊涂。这样讲有点怪,但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此我们可以有许多解释:
    第一,如毛泽东所讲,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更实际,卑贱者更注意体察信息,卑贱者更谦虚谨慎,卑贱者更不得不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判断。把自己看得低下一些,更容易接近真理。而高贵者更容易闹骄娇二气,犯刚愎自用、脱离实际、希图侥幸、“大意失荆州”的错误。
    在认识论与立足点——立场上,同样有一个与大多数下层人士、与弱势群体站到一起的问题。在耻辱中你才清醒,你能看清光荣的各个侧面。在雌弱中也才看清雄强的方方面面。在斯人独憔悴的状态下,你看得清每一个冠盖京华。在下层的老百姓中,你可以看清上层的各个举措的得失。在小人物当中,你会察觉大人物有时候是多么不智。
    你想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吗?从高处向低处看,从亮处向暗处看,从学者专家那边往老百姓、农民工那边看,你很可能看得不那么清楚,不那么全面。你应该下去,从老百姓这边,从弱势群体这边,从底层往上看,你会得到更全面的认知与信息,你会比那些只知高高在上的自命不凡的家伙接近真理得多。
    毛泽东在批评“左倾”路线的时候,曾经说,那些“左倾”人士,不过是不知道打仗要死人,饿了要吃饭,行军要走路罢了(大意)。这是典型的知白守黑的说法,这里需要的不是高深渊博的大白,而是处于黑妈咕咚中也知晓的小儿科常识,夫复何言?
    毛泽东发现,有些大人物之所以糊涂,不是在高深的问题上,而是在老百姓都明白的常识问题上。所以他解释,什么是政治?就是团结的人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什么是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可叹的是到了一九五八年,大人物包括大知识分子也出来鼓吹密植“放卫星”。北京市报道过亩产白薯八十万斤,但是没有一个农民相信。我当时在京郊农村劳动,农民告诉我说:很简单,一亩地摆满白薯,每个白薯与你老王一般大,不够八十万斤。
    所以毛主席动辄要求把知识分子、高官轰到农村去,甚至是“派一个团兵力轰下去”。
    毛泽东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不能把他的动辄要人下去的主张看成是出自纯惩罚或羞辱的动机。
    让你下去,这里有老子的根据,也有孟子的根据。孟子的见解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子的智慧看似另类,其实仍然是中华文明大树上的一枝一叶一奇葩,与中华文明大树关系紧密。
    在卑贱者最聪明这一点上,老子与毛泽东一致,但他们得出的结论针锋相对:老子因颂卑贱而谦卑柔弱(状)到底;毛泽东则鼓动卑贱者奋起抗争,斗它个天昏地暗。
    卑贱者最聪明,也最有力量。历史属于卑贱者,要把被历史颠倒了的一切再颠倒过来。这是毛泽东的观点,
    其二,知白守黑,用黑格尔的说法就是虽然知晓光明,却将自己沉浸在深深的黑暗中。在黑暗中才能看得清光明,包括日光月光,甚至星光也是在暗中看得更清楚。黑暗中可能看清光明,包括光明的种种弱点与黑点。但是光明中很难看清黑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