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81)

2025-10-10 评论

    三三定则说明了生的因素只有三成,而另六成是相反的因素,是负面的因素,是死的因素。当然还有一成不确定的因素。说另一成是指善摄生者?亦存疑,因为善摄生应该包括到第一个三成即生的因素当中。
    如果不说长寿不长寿,而是说体现了生的活力的人(生之徒)三成,体现了死的危殆的人(死之徒)也有三成,体现了因过分重视生从而背离了自然而然地生存的大道,反而面临着死的靠近的人(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也是三成,含义差不太多。
    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是符合人生的况味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俗话说的是更高的负面因素的比例,不是六成而是八成至九成。人需要有这样的准备、这样的警惕、这样的谨慎,不能老想好事,老存侥幸心理。
    扩而大之,其实不仅是生死的问题、摄生的问题,一切事情,都有个类似的三三定则。两支实力相当的球队,遭遇上赛事了,对于每一支球队,都应该有三成胜利、三成失败、三成求胜心切包袱太重反而失败的可能性。正常情况下做一件比较艰巨的工作,同样也只能有三成把握、三成危险、三成由于急于求成反而做不成事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理财经营、求职自荐、冲击纪录、著书立说、文艺创作??莫不如此。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在你基本上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你可能有三成把握。如不具备基本条件,就连一成把握也没有了。
    我的七十余年的人生经验证明,三三定则太棒了,完全是真理。总括地说,无论什么事,求学问、参加革命、做工作、写作、做一些社会政治工作、承担一定的义务与责任、追求国泰民安、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等,成功的因素、成功的机遇是十分之三。失败的因素、失败的机会是十分之三。而由于激动、由于一个时期的一帆风顺、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取得的是相反效果的概率也是十分之三。
    例如小时候我功课好,我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发明家、科学家或者文学家,革命的风暴使我选择了革命而中途辍学。少年时代我立志做职业革命家,然而事实证明我最多是十分之三的革命家,另有十分之七是艺术气质、幻想气质、书生气质、幼稚与浪漫气质以及某种自由主义的性情中人。
    后来我立志写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达到了我理想的最多三分之一(比十分之三略多一点)。
    我希望自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于整体、对于全局有更多的影响与贡献的想法,最多实现了三成,或不足三成。而一切超前的说法与行事,只能是适得其反。
    反过来我要说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在各个阶段中,如果时时有三成的成功、三成的果实、三成的效果、三成的进展,乌拉,了不起,祝贺你!千万不要事事要求百分百。三成了,你应该快乐满足,你应该感激惭愧,你应该心如明月,你应该心花怒放。相反,过分的贪欲、野心、狂想、大言、美梦,过多的操作、活动、奔走、劳神、焦虑,结果只能是害了自己,乃至自找倒霉、自取其辱,直至自取灭亡。
    后边说的行路不遇猛兽、作战不怕武器,角、爪、兵器都奈何不了他,这是一种理想,这是一种极美好的审美表述,这是一种大道,这是一幅得道者、善摄生者的美丽风景。或许这种话像是邪教奇功,至少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铁布衫。然而老子不是这样的,他绝非在提倡练什么奇门遁甲。他是说,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死地,你是否进入了死地,你是否向着死亡的负面的因素猛进,你是否在做愚蠢的贪婪的自取灭亡的傻事。也就是说,死不死,伤不伤,不在猛兽,不在敌军,不在武器,而首先在你自身,在你自身的道行。
    这样的论说必须与前面的说法联系起来理解:这就意味着人应该做到无懈可击。生的因素三成,你应该充分地自然而然地去靠拢,去受用,去发挥,去亲近爱惜珍重这三成生。死的因素三成,你应该谨慎对待,趋利避害,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有亡命徒心态,不可毫无准备与警惕。
    尤其重要的是你自身,不应该自生病灶,自见要害,自露破绽,自己搞出、露出与突出自己的软腹部:例如贪财,例如自私,例如阴谋诡计,例如以势压人,例如低俗不堪,例如树敌伤人。害人者人恒害之,骗人者人恒骗之,毁人者人恒毁之。阴谋家最易落入天罗地网,整人者最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