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333)

2025-10-10 评论


  说着,他深深地低下头去。过了好半晌,才说:

  “既然这样,东西就保存在连里吧,这对大家也是个教育。”

  陈三从挎包里又取出一个红包包,打开以后,里叫装的是这次慰问团送来的毛主席的相片,“抗美援朝纪念章”,祖国人民的慰问信,还有他回国时少先队员送他的签满了名字的红领巾,以及其他纪念品等等。陈三从里面抽出一个笔记本,说:

  “这里面还有他写给党组织的一封信。可能是没有来得及交给我们。”

  郭祥接在手里,翻开一看,信虽短,但写得极其认真:

  齐连长陈指导员 并转党支部:

  大反击就要开始了。我要向党,向祖国人民庄严保证:我有最大决心完成这次的战斗任务。并希望党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并希望你们考虑能不能接受我做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个愿望一直仓(藏)在我心里,没有题(提)出来。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够,觉悟不高,也犯过错误。这是我对不起人民的地方。但是我对旧社会恨死了,它害得我家破人亡。我要用我的生命砸烂这个旧社会,为全世界的劳苦人服务,为无产阶级斗争到底!刘大顺郭祥看完信,望着齐堆说:“你们对他生前这个要求,有什么意见?”

  “我们同意追认他为共产党员。”陈三说,“他最后的行动,已经作了最好的证明。”

  郭祥点点头,并且深有所感地说:

  “我觉得,他解放过来,时间不长就出国作战,开始虽然觉悟不高,主要是对这次战争的革命意义还理解不深。但是,革命战争是最能教育人的。没有天生的勇士,也没有天生的懦夫。只要他肯真正为人民大众着想,经过锻炼,他就会成为勇士。可是,像陆希荣那样的人就不好办。因为他想的只有他自己,他自已的幸福,他自已的前途,他自己的地位,他自已的权力!还总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这种人在战争里,用投机取巧的办法,用别人的鲜血,固然可以蒙骗一时,但是在最残酷的考验下就要现原形了。……我觉得,刘大顺同他相比,就是一个鲜明的对照!!”

  “他现在在哪里?”陈三轻蔑地笑着问。

  “已经送回国去了。”郭祥鄙视地说,“听说他住在医院里.还一天到晚吹他的过五关,斩六将呢! ……让他过他的和平生活去吧!”

  “这种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你说得完全对!”郭祥点点头说,“烈士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活在人们的心里,这就是虽死犹生;陆希荣虽然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陈三捧着大顺的遗物回去了。郭祥仍然思绪纷纭,一时难以平息。正在这时,电话铃叮铃铃地响起来。

 
  郭祥拿起耳机,是团政委周仆的声音:

  “郭祥吗?你赶快到我这里来一下!”周仆异常兴奋地说,“祖国人民慰问团已经到啦!杨大妈和来凤也来啦!是师长陪着他们来的!”

  “现在就在团指挥所吗?”郭祥兴奋地问。

  “就在这里!”周仆说,“我们的意见,本来想让她们在师部接见你们,但是杨大妈她们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你赶快来一下,我们商量商量。你通知齐堆和杨春也随后来见一见面。”

  郭祥立即打电话通知了二号坑道的齐堆和杨春,刚放下耳机要走,小马一把拉住他,笑着说:

  “参谋长!你就这样去见祖国的亲人哪?”

  郭样把自己全身上下一看,就像刚从烟筒里爬出来的,不由得笑起来。他连忙把黑糊糊的军衣,使劲地扑打了一阵,那军衣早被硝烟、灰尘和汗水胶着往一起,哪拍打得下来?小徐赶快递给他一块湿毛巾擦了几把,那毛巾立刻就像块旧抹布似的。郭祥把毛巾一丢,说:“差不多了!”就出了坑道,一溜小跑地向团指挥所奔去。

  团指挥所的洞门口,贴着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还有用松柏的绿枝和火红的枫叶仓促搭起来的彩门。郭祥跨进洞口,看见两边墙壁上点着几十支蜡烛,把狭窄阴湿的坑道照得异常明亮。通讯员、警卫员们正忙着烧茶端水,穿梭般地来来往回,一个个脸上都充满着喜气,郭祥为避免过于激动,在指挥室的门外停了一下。小小的指挥室坐满了人,师长、团长、政委,还有别的干部,正陪着大妈和一个仿佛见过面的年轻姑娘谈话。大妈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布裤褂,神采奕奕,谈笑风生。那个年轻姑娘略显羞怯地依偎着她,那想必就是来凤了。大妈的另一边,坐着一个老者,胸前飘着半尺多长的白胡子,手里拄着一根手杖。再旁边是一个穿着蓝制服、戴着鸭舌帽、身躯高大的工人。郭祥的心怦怦地跳动着,向前跨进了一步,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个敬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