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参加他们的谈话,沏了壶茶,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上,就离开了。一听经济问题,我的脑子容易短路,无论怎么集中精力,把每个字都听清了,仍是搞不明白意思,索性不听不问。上面的话,是我来回路过时听到的,因为谈到了电影,我熟悉的行当,才算记得比较详细。
家里没有电视,也没什么可看的书,我和冉在楼上相互为伴。他画画,我看他画,他很高兴我看着他画。画一个人,说“这是爸爸”,再画一个矮一些的,说“这是阿姨”,再画一个更矮的,说“这是我”。他画的是我们目前的一家三口。
冉开始认可现实。曾几次想就现实的问题同彭湛好好谈谈,来兰州后我又跟单位续了十天假,但不能总是续假,假期到了怎么办?但他不愿谈,谈不了几句就搁浅。“你来嘛。”每次,他总是这么回答我。
“问题是,我来干什么。”
“来了再说。”
“来了再说不行。”
“好了好了,关于这个家,关于将来,你尽管放权给我,由我安排,好不好?有一点你可以放心,咱们家将来绝不会比任何家庭差!”又是这句话,但这时我已没有了初听到时的兴奋。他很乐于谈将来,谈以后,对今天怎么办,明天干什么,从来不说,不知是不屑还是不耐,还是心里压根没有。也许这也是男女的差别?男人嘛,是应当宏观一些,目标远大一些,那么好,具体的、近期的、日常的琐事,就由我来安排。
“韩琳!”彭湛在楼下叫,我答应着下了楼,来到客厅。“倒水!”他左腿压着右腿,整个身子深陷在沙发里,冲茶壶扬了扬下颏。我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几秒。暖瓶就在楼下的厨房,他离着比我近得多,我非常清楚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我非常的不喜欢,有意思吗?有意义吗?令他如此反复再三乐此不疲?每一次我都忍了,不想让大家难堪,他却不懂得这是教养,是尊重,反成了瘾似的变本加厉。数年后同申申闲聊时聊起过这些琐事儿,申申说,这是你的老问题了,看着挺聪明,处理起具体事儿来还不如普通的家常妇女。要叫我,第一次就坚决地毫不含糊地给他一个迎头痛击,保证他不敢再来第二次。我说申申你说得对,但是我不喜欢。夫妻间那种愚蠢浅薄的勾心斗角,我真是不喜欢。她说可是人家喜欢,早说过你俩压根就不是一个筐儿里的人不能往一块装,你不听,怎么样?从前,还是单身的时候,我就很怕看到夫妻在我面前表演亲热、展览不和,或像彭湛似的非要在外人面前争个我高你低,那每每使我如坐针毡。前车之鉴将心比心,我想我不能这样做,可惜彭湛不配合。……客人们都静了下来,看我,令我感到了一种被迫降低水准的耻辱。我一声不响去厨房拿暖瓶给他们续水,我如果不这样做只会使所有人包括我更加难堪。客人走后我说彭湛:“你怎么跟农民似的!”“我们那不正谈事呢么。”他冲我嬉皮笑脸,一句话就堵住了我的嘴。语言在夫妻间就是这样的没用,夫妻间那许多的微妙事情,用行动说话往往比语言简洁明了,也有效,比如像申申说的“迎头痛击”。但我做不到,我喜欢朴素自然平和,喜欢跟我的丈夫相互尊重。硬碰硬,硬欺软,还是夫妻么?那样的日子过起来,累也累死了。
我把这种种种种的不一致用了一个很大的词儿做了概括:价值观。当然并不是说我对他错,不一致罢了。夫妻之间无是非,只有合适不合适。
续的十天假期又到了,我必须返回北京,偏偏彭湛他们的事正忙到哏节上,于是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冉怎么办。他让我把冉带去北京。我飞快将北京我的宿舍、工作、周边环境等诸方面情况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说我不能。他再没有说话,伸手关了灯。这时是晚上,我们都上了床,冉已睡着了。黑暗中,他在大床上翻来覆去地折腾,弄得我久久无法入睡。早晨一大早他就出去了,招呼都没打,饭也没吃。我一个人在家里收拾着要走的东西,忐忑不安,怒气冲冲。他直到下午才回来。
“你去哪了?”
“找他妈去了。”
我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他妈”是谁。“找她干吗?”
“带冉。”
“她怎么说?”
“跟你一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海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