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31)

2025-10-10 评论

    闪闪已经踏完了所有裙片,一条一条扯回来,用剪刀剪断连接着的线,然后穿了针线,将绿绸带缝缀在前后两边。这时候,她的动作就慢下来。因为闪闪虽然手脚快,但并不是一个粗糙的人,做事情不肯马虎的。没了缝纫机的声响,房间埯安静下来,沙沙的雨声罩着,久了也没有声音了。闪闪低头缝了一会儿,忽然不抬头地说:看见没有?就这样缝,又不难!秧宝宝不相信地站起来,看着闪闪的背后,马毛巴很安静地伏在后颈上。闪闪又说:针和线就在缝纫机抽屉里,用一种咖啡色的线。秧宝宝走过去,挨着闪闪的身子,拉开缝纫机抽屉,取出针线,穿了进去。
    秧宝宝是个细心的孩子,她先不急着缝,而是拿了闪闪缝好的裙子,对比了位置,用滑粉打上印子,才开始动针线。她很慎重地送进针,抽出线,针脚细细的。速度当然比较慢,大约闪闪缝三条,她才缝一条。然后,是缀叶子。这比较简单,只需缀几针,让叶子垂着,但是要换一种绿线。时间就在一针一线中过去了,雨声也悄然而止。等李老师出来,走过阳台,看见天空上出现了一道彩虹,从东边踌向西边。
    这天的药,是亮亮送去医院的。李老师又让他带上几个金华饼和几张报表纸,好压饼吃。秧宝宝没再想,会不会带她去。她问自己,就算带她去,她难道空着两只手?她带什么去送给陆国慎呢?这里,样样东西都是人家的。秧宝宝头垂得很低,专心缝缀,注意着针不要抽得太紧,也不要太松。缝好的裙子,一件一件摆开着,确实很好看。天晴了,阳光照射在街对面的“江南楼”上,已是夕阳,清洁的,柔软的,姜黄色的。地面,墙面,一下子收干了,露了白。街上又有了人,向西边镇中心走去。
    缝工,一直到晚饭后才结束。秧宝宝也学着闪闪,手在沙发上,地上,一撸,将线头团起来。再又将摊开的裙子一件件叠好,摞起来。她做这些的时候,闪闪都没说话。这样更好,倘使要夸奖她,说不定她扭头就走。这一大一小,其实都是犟性人,所以,都绷着脸,不说也不笑地做完了一切。清澈的天空上,星星一下子布满了,虽主冰像雨天时那么凉爽,可空气洁净极了。远远望去,镇碑下又扎一堆人,几乎听得见说话的声音,那种外乡的口音。秧宝宝没有跑下去,她搬了张椅子坐在阳台上,乘凉。有些小虫子在耳边嘤嘤地飞,是从田野上飞来的,庄稼地里的昆虫。几方水田在暗里闪烁着荧光。很多事情变得遥远了。在这种多变的暑天里,溽热,恹气,以及突来的凉爽带给的欢愉,惬意,调节着时间的漫长和明快,将此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其他季节的人和事,因是在另一种节奏里面,就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柯华公路隐在暗中,灰白的一条。这镇子又恢复了它僻静的面目。萤火虫渐渐多起来,乱舞着,画着交错的短促弧光,又渐渐为亮起来的月月光覆盖,冥暗了。月亮升上来了。先是有一些烟状的云缭绕在周围,慢慢地,那一弯新月走了出来,皎洁无比。暗里的一切都浮起了起来,斜对面,镇碑石栏杆的接缝都看得清似的,人也有了轮廓。天际上的会稽山呈现出了线条,可却变得远了。
    这个小镇子,简直就是在地球的边边上,前面是那样,那样辽阔的地方,它的这一点点喧哗谁听得见呢?只是一只小虫子一样的嗡嘤。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候,天空明亮了,可底下又暗了,好像往下沉了一沉,影子贴到了地上,变得更小了,小人国似的。夜晚真是不得了,什么都现了原形。
    早晨,秧宝宝谁也没告诉,去了沈娄。
    雨过天晴,气温又升高了,还只是七点来钟,太阳已经相当烤人了。秧宝宝戴了一顶遮阳帽,手指头勾把钱包,快快地走着。她要到老屋里去找一样东西,带着去看陆国慎。无遮无挡的大太阳地儿里,走着这么一个俏丽的小人儿,远远地看,就好像走着一个小花虫子。迎面有沈娄到华舍镇上班的人走来,不认得秧宝宝了,再加上急着赶路,什么话也没有的,从秧宝宝身边骑车过去了。秧宝宝就把头低下,也不与他们招呼。鹅娘从院子里踱出来了,它们辨得出生人熟人,所以并不对秧宝宝咬,而是很安静地从她脚边踱过去。狗也是认人的,一点不惊,由着秧宝宝走下路,进了村庄。庄子里静静的,暑气早已蒸腾起来。秧宝宝不想遇见熟人,将帽子拉下来,遮住脸,目不旁视地走过桥,向老屋走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