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共同为之间的友谊欣喜,这简直有些像爱情了。事实上,更像是孩童的结交,带着天真的感怀,激动不已。他们俩有一点很奇怪的一致,那就是对异性的兴趣还没有开蒙,多少是晚熟了。也许他们就是属于那一类,像北方寒带的树种,需要较长的生长期,木质紧密,肌理细腻。所以,他们就还要更多一些时间,才能完成他们器质的生长过程,而一旦完成,那一定至善至美。也同时,他们就比较多地拥有着青春期前纯真无邪的光阴,更多地享受成长的欢乐。他们精神转变的苦痛,实就是这种欢乐的变相,本质是单纯。这欢乐在他们,一是以热情的方式,另是以静谧的方式,内里是相同的缘由,外部的差异恰巧使这两者合契。
阿明带陈卓然也去了他生活的区域,但不是带他回家,而是带他去江边码头。陈卓然印象里的黄浦江实际只是外滩那一段,背倚着殖民时期乔治式建筑,树木花草,车流人行。而这里却是粗砺的风景。挤挨着轮渡趸船,江水长年浸淫,外壳锈蚀。防波堤是残破的,水泥剥落,裸出砖块,有些地方,只余下水泥桩,兀自立着。对岸是厂房和烟囱的轮廓,犹如一幅早期工业社会的灰色剪影。江水的流速加快了,由于轮渡离靠岸,涌动不安,哗哗响着,江鸥被激得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地,在江面盘旋。汽笛就在耳边低咽。在这里,阿明义告诉了陈卓然,老师那个人,由老师再带出天灯路的旧宅,随即,他们也骑车去了。阿明不像老师大胆,他带了陈卓然只绕了宅子骑一遭,自行车在卵石路上磕碰出咔啦啦的声响,显出周遭的寂静。最后,他们来到文庙。向晚时分,正门上着锁,阿明熟门熟路地转到后墙,那里有一扇木门,虚掩着。他们走进去,在殿前的方砖上立着。夕阳最后落在东南角上的一片光,渐渐收走了,地坪显得特别干净与清晰。大殿的木柱,窗棂,瓦檐,墙面,呈现出素描的效果,笔触细密?然后,暮色在他们脚底铺开,均匀地布了整个庭院。两人很少说话,陈卓然也寂寂着,阿明的静默染给了他。等到他们出来文庙,两辆自行车箭似地穿行在狭窄的小街里,路人躲不及地避开,贴着墙根,嘴里骂出一串恶毒的咒语,换来的是他们兴高采烈的笑声。一阵子悸动过去,他们放缓速度,从徐家汇天主教堂底下驶过,忽然之间,阿明与陈卓然对换了角色,他变得多话。初燃的路灯下,他一只手放开车把,直起身子,向陈卓然发问:你说什么是唯物主义?陈皂然作了阿明的学生,恭敬答道:是客观。什么是客观?是存在。什么是存在?可证实的。很好,可是陈卓然同学你发现没有,唯物主义好的地方也正是它的问题所在,那就是从人出发;你看见,你认识,你证实——所以,它又是最主观的!陈卓然同学尊敬地看着阿明老师,阿明变成了王校长。哦,王校长,你在哪里?阿明伏下身子,重新握住车把,两人驶人灿烂的市灯中心、,在成长里,确实有着一些辉煌的时辰,在更长久的盲目的时间之后,厚积而薄发。简直就像母腹中的婴儿,在昏暗中沉睡,汲取养料,突然那一个诞生的时刻来到了,陡地降临光明。当你渐渐适应这光明,光明便转为昏暗,醒又转为睡眠,汲取养分,等待下一次光明。这一次光明是比前一次更为堂皇,更为亮,可你还是会适应它,将它再转入暗,然后期望着下下次的光明。你就从一重光明走入再重光明,继而走入三重,四重,五重,无数重光明。那光明的亮度无可限量,没有止境,就看你有没有生长的激情。多么欢乐啊!这两个人简直就变成了小孩子,那两架老坦克自行车,都能飞上天!他们两个,相遇一起,实是天意。倘若无此际遇,他们的欢乐还会迟到,甚至迟至未知的未来。成长是需要同道的,需要携手和互助,相互点燃光明,引出幽闭的产道。在这一时刻里,他们忘记了时代的暧昧,前途的暧昧,他们甚至不知道何去何从,可是心里充满光明。街市在华灯初上的那一刻里焕发出光芒,随后,又沉陷于比先前更浓郁的阴影。梧桐枝静止不动,连成影的穹隆,两叶光的舟,从底下穿越而过。
南昌在小老大的追悼会上,仿佛看见了陈卓然,仅只是一个侧影,很快被移动的人群遮住了。事后,他想,他有多久没看见陈卓然了?自他们分手之后,发生了多少事情啊!他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从小老大起:小兔子,七月,敏敏,舒娅舒拉,珠珠,丁宜男,嘉宝,想到嘉宝,南昌又是一震,一股欲念陡然攫住他,义猝然松开手,将他抛出去。他发现痛苦也是植身于肉体上的,这一点小老大说错了,痛苦不单是在思想。可是,小老大在哪里呢?在追悼会上看见陈卓然,就好像小老大将他还给了陈卓然。这一日,南昌便去了陈卓然的家。他扑了一个空,大姑说他跟朋友出去了,南昌问哪个朋友,大姑说叫阿明。阿明?南昌念着这个新名字,返身回去。下一日,他冉来,陈卓然在家,他的小房间里坐着一个面色白晳,身材颀长的青年,南昌想:这就是阿明吗?南昌只一眼便看出,阿明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而是,小市民——来自那种保守的生活。南昌疑惑地看着陈卓然,不明白这位思想者如何会结交那样的朋友,而且,看起来,他们挺不错。不止是不错,他们间还有着一种默契,使南昌自觉着是个局外人。南昌不由生出妒意。他和陈卓然谈小老大,想这是他和陈卓然的朋友,不料,陈卓然却指了南吕对阿明说:这也是小老大客厅里的常客。便知道陈卓然已经和阿明提起过小老大了。他继而一一谈起小老大麾下的另一些朋友,以为不会为阿明所知道,可是,这些人足连陈卓然也一并不认识的,那全是发生在与陈卓然分手之后的人和事。这段时间里,他们都有了各自的经历。就在这时,南昌对陈卓然心生怨愤。这种情绪起来得很突兀,却又很自然,它其实一直潜伏在南昌对陈卓然的心情里面,那几乎是可称得上爱戴的心情。对小老大是喜欢,对陈卓然则是爱戴,他爱戴的人,对他有些微的不屑,都是打击。这一日寻找陈卓然,找是找到了,可真不如没找到,他更加失落了。后半截时间,他没再说话,闷闷地坐在一边。尽管生着气,他还是发现陈卓然有些变化,他变得谦然了。然而,那只是对阿明。南昌多少是狭隘地认为,更感到沮丧了。在他与陈卓然的交往里,陈卓然永远是个说教者,现在,他却在聆听。可是,阿明说了什么呢?阿明什么也没说。南昌想笑,结果是怨艾,这太不公平了。但是,再下一日,南昌又来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