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30)

2025-10-10 评论

    文化子把这文章念给他大他娘听,不料他大他娘脸上却淡淡的,好象在听一个别人家的故事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对他大他娘作用不大似的。文章里的捞渣,离他们象是远了,生分了。只是当文章提到鲍彦山的名字时,鲍彦山抬起头问了一声:
    "提我了?"
    "提你了,你是捞渣的大嘛!"
    "提我干啥,怪没趣儿的。"
    "你是捞渣的大嘛!"
    他便不再吱声。
    文章里还提了许多人,比如组织救人的村长,捞起捞渣的拾来,他们都让文化子或别的读过书的孩子念了好几遍。
    这文章激动了许多人的心,有人给鲍庄小学写信。有人给捞渣他大他娘写信,也有人给小鲍庄(30)全体乡亲写信。清明那天鲍庄小学全体师生,来给捞渣扫墓。照此地规矩,在坟头上压了块土坷垃。然后献上一只花圈,用野花野草扎的。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灿烂得很。
    过了两个月,收毕麦子。小鲍庄(30)又来了一辆吉普车,下了三个人。一个是县文化馆的老王,一个是个小妞,穿着连衣裙,另一个是个男的,有四十来岁。他们一起步入了鲍彦山的家。这是从省里来的省报记者。省里决定,要大力宣传捞渣。
    鲍彦山比上回镇定多了,握过手,请客人坐下。然后把捞渣牺牲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不免要伤心,掉眼泪。
    "鲍仁平生前最尊敬的是哪一位英雄人物?"那女的问道。
    "鲍彦山有点不大明白,可究竟不好意思叫人再三的解释。"便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捞渣对大人孩子都很尊敬的,见了老人总问好:吃过了吗?和小孩儿呢,从不打架磨牙。"
    那女的便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问:"他这样做,是受了谁的影响呢?"
    鲍彦山又想了一会儿:"我和他娘打小就对他说:见了人要说话,要招呼,比你年长的人,万不可不理会。比你小的呢,要让着,这才是好孩子。咱这庄上哩,自古是讲究仁义,一家有事大家帮,方圆几十里都知道。这孩子,就是受了这个影响。"
    那女的又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抬头问道:"他照顾鲍五爷,是不是学校安排的任务?"
    "不是。他就是对鲍五爷好。他俩有缘份呢!说实在的,鲍五爷也对他好,两好才能合一好呢!"鲍彦山说。
    那男的开口了:"鲍仁平生前用过的书包,能让我们看看吗?"
    "全烧了。"鲍彦山说:"此地的规矩,少年鬼的东西不留家,统统烧的烧,埋的埋。"
    "他有没有照片呢?"他又问道。
    "没有,他没照过照片。"
    "哦。"那男的好象吸了一口气。
    "这孩子命苦,没吃过一餐好茶饭。"鲍彦山眼圈又红了,指指屋里的粮食囤,"能吃饱了,他又不在了。"他哽咽起来,再也说不下去。
    "我们再去找拾来同志谈谈。"他们站起身来,告辞了。
    鲍彦山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走去,心里凄然地想:捞渣这孩子,活着虽不咋的。可死了,有这么些人来问他,也算是有了福份。心下不觉安慰了一些。
    他倚着门站着,好象听见一阵货郎鼓的响:"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展目望望,前边村道上,走着一个挑货郎挑的老头。
    三十八
    拾来正烧锅。见有省里的干部来找,二婶便推起拾来,自己烧了。拾来就吸着烟,和省里的干部说话。
    "那天,是你下水去捞上了鲍仁平,是吗?"那男的问。
    "大家都下水了,有的捞上来烂鞋壳子,有的捞上来烂棉花套子。最后,我才把捞渣捞上来。"拾来诚实地说。
    "你是怎么摸到他的呢?"那男的问。
    "我闭着眼一个猛子扎下去,"他正说着,二婶端来了几碗茶,一人一碗,也给拾来端了一碗,拾来赶紧去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