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32)

2025-10-10 评论

    如今,二婶要敬着拾来三分了,庄上人都要敬着拾来三分了。拾来自己都觉得不同于往日了,走路腰也直溜了一些,步子迈得很大,开始和大伙儿打拢了。
    "拾来,今晌午,作家在你家吃晌饭了?"有人找拾来拉呱。
    "没有。他们上乡里去吃了。"
    "你咋不留作家吃呢?"
    "留啦。他们才客气。城里人才客气。"拾来说。
    "拾来,你咋不回老家瞅瞅?"
    "太远了,不回了。"
    "老家还有人吗?"
    "就我一人哩。"拾来声音放低了,有些伤感。
    过几天,有人给拾来捎了个话:庄口走过一个老货郎,见鲍庄的人就打听拾来,问他成亲过后好不好?有没有娃娃?鲍庄人给他还说得过去吗?那人一一回答了他。临了,那老货郎让他捎信给拾来,他大姑在北边过的不错,有吃有穿的。问他:"不去看看拾来吗?"老头犹犹豫豫地说:"不了。"
    这天夜里,拾来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货郎鼓,老在耳边响:"叮咚,叮咚,叮咚!"

    三十九
    这天,县上来了一部吉普车,车子停在鲍彦山家门口。车上走下县委书记,一把握住鲍彦山的手,告诉他:"鲍仁平被省团委评为少年英雄了,光荣啊!"
    鲍彦山愣愣着,枯树根似的手被县委书记温暖柔软的手包裹着。他不明白,少年英雄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明白被县委书记这般器重是不可多得的。心中激动,一时上什么也说不出来。
    县委书记搀着英雄父亲,走进英雄的家,沉默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苦了你们。"
    "现在不苦了,粮食有了。"鲍彦山指指粮食囤子,"就是捞渣他,不在了。"
    "粮食够吃吗?"县委书记摸摸粮食囤。
    鲍彦山家里的忽然插了进来:"咱们商议着把粮食卖了,盖房子哩。"
    县委书记抬起头,环顾着黑洞洞的房屋,说:"这房子不能住了。"
    "没有房子,大孩子二十七了,还说不上媳妇儿。"她抹了一把眼泪。
    县委书记望着黑洞洞的房子,说了一句:"粮食万万不能卖。"然后紧紧地握了一下鲍彦山的手,走了。
    第二天,村长来告诉鲍彦山,县里批给了他家木材,水泥,砖瓦,给他家盖房子呢。
    又过了几天,村长告诉鲍彦山,乡里农机厂派给建设子一个名额,让他转吃商品粮了。
    正是捞渣死了一周年,县里决定:迁坟。
    县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乡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鲍庄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
    捞渣的棺材从大沟边起出来,迁到了小鲍庄(32)的正中——场上。填了十几步台阶,砌了一个又高又大的墓,垒上砖,水泥抹上缝,竖起一块高高的石碑,碑上写着:
    永垂不朽。
    现在,鲍庄最高的不再是庄东的大柳树,而是这块碑了。碑,矗立着,后面是青幽幽的鲍山。
    队鼓敲起来了,队号吹得嘹亮,县委书记讲了话,献上了第一只花圈……
    鲍彦山和他家里的痴愣愣地坐着,想哭又不敢哭。事先,不少人交代过他们:"这场合,再哭就不大好了。"
    捞渣的墓迁到小鲍庄(32)正中来了,又大又高,象一座房子。砖砌的,水泥抹了缝,再不会长出杂草来了,也不会有羊羔子来啃草吃了。
    四十
    鲍彦山家的新屋上梁了,封顶了。开了大大的窗,粉白墙,洋灰地,敞敞亮亮的四大间屋。
    建设子在农机厂上班了。上门提亲的不断,现在轮到他挑人家了。
    建设子结婚的那天,小翠子回来了。她进门就在她大她娘脚边跪下,磕了一个响头。不等她大她娘返过神来,爬起来拿了扁担水桶就去挑水,一趟一趟,把两口大缸都挑满了,满得溢到缸沿上了,还挑。文化子叫她别挑了,她还往井沿上跑,文化子去撵她,撵到井沿上。她正把桶放了下去,文化子夺桶,桶落到了井里,两人便趴在井沿上勾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