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嫁则已(97)

2025-10-10 评论

    小雨妈妈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他的腿残到什么程度?”
    “走路能看出瘸来。”
    “见过面了吗?”
    灵芝点了点头:“……他对我很满意。”
    “你对他呢?”
    灵芝没直接回答:“介绍人说,能找到这样的人是我的福气,北京户口,家里开着自己的店,我嫁过去就是现成的老板娘。那人自己也说,好多农村来的打工妹都追求他,可着他挑可着他捡。话里话外地,说我不识抬举。”
    小雨妈妈非常生气:“谁不识抬举!不就是个北京户口吗?不就是开了个小店儿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二十来岁健健康康端端正正清清白白能自食其力的一个好女孩儿,用得着他抬举!……这种人,他的出发点就不对,对人压根就缺乏基本的尊重。我看这事,不行!”
    灵芝怔怔看小雨妈妈,眼圈慢慢红了,她极力忍住不哭,极力笑着,“还、还没有一个人像、像阿姨这样说呢……都觉着农村女孩儿不值钱呗,瞧不起农村女孩儿呗,只有阿姨您不,从来不。您是把我当自个儿的孩子看,疼我,爱惜我,看重我……”
    她再也说不下去,低下头,任泪水一颗颗滚落。许久。灵芝自语:
    “真后悔啊,当初离开这。要是我跟您坚持着学下来,这会儿成人高考该全过了,我现在就是大学文凭了。……”
    小雨妈妈道:“不能这么想,你得这么想——当初你要是不去挣那份钱,你弟现在他就上不了大学。”停停,又道:“妈妈不在身边,个人的事得个人抓紧。我也帮你留着点心。”
    灵芝含泪点头。
    这天,灵芝在谭家吃完午饭才走的,饭后,乘公交车返回剧组。车上人不多,灵芝坐着一个靠窗的位。汽车缓缓驶进车站,灵芝漫不经心地朝外看着,突然,涣散的眼神一下子集中了起来,她看到一个送水的工人像是会扬哥。那人把三轮车停在了路边一幢居民楼的楼下,从车上提下两桶水,然后大约是有点担心车里剩下的水,向四周看了看,就是这一瞬间,使灵芝看到了他的脸,一愣之后灵芝跳起来就向车下跑,这时司机已关门了,已关了一半了,灵芝硬是从那关了一半的门里挤了出去,她一定要去看看,看看那人是不是会扬哥。
    那人正是会扬。
    卖掉了房子的小雨会扬按计划开始了他们充满艰辛但也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每天,会扬白天去取水,送水,小雨去学校上课;晚上,会扬去公司做卫生,小雨在家里做饭写作业;睡前,小雨还要帮会扬做一会儿的语言训练,日子过得和谐,充实。一天,小雨接到了爸爸的电话,让她次日去他办公室一下,说是要跟她谈一谈关于会扬病的治疗。这是那次“哈尔滨女孩儿事件”之后父女二人的第一次对话,也是从那以后,爸爸再也没有回过家。
    小雨到前谭教授正在拆看信件。最后一个信封拆开,里面是一张非常女性的贺卡,他有些好奇地展开来看,里面只有一句话:谭教授,我想您。没有署名,甚至没有地址,信封上写地址的地方只写了三个字,哈尔滨。谭教授怔怔地看,心里感受到的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甜蜜,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一种非常甜蜜的痛苦。他的妻子看他、看男人很准,没做不等于不想做——这时他听到了渐近的脚步声,知道是小雨来了,赶紧把贺卡塞进了抽屉。他无法跟女儿解释这种事。深信女儿也无法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理解这件事。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隐瞒。门被推开,女儿进来,站在他的面前,脸上的笑容有些拘谨。
    “爸爸。”
    谭教授拿起手边的一本杂志,道:“就是这份刊物,我昨天下班时收到的。你拿去看看,38页,我窝了个角。”
    小雨接过去翻开急速看着。谭教授在一边说:“写这个文章的刘教授是我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又去学了中医,现在在中医研究院,你们去找找他。”
    小雨抬起头来:“他文章里写了32个病例,显效的只有18例,……”
    “这就是个体差异了。同样的治疗方法,有的人敏感,有的人就不敏感。无论如何,让会扬去试试,再拖下去,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难恢复。西医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得求助于中医,我看他们用的这些方法,就算治不好,也不会有害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海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