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在团校仍然身体不好,又犯了失眠症,难以治愈。此后很长时间我以充足睡眠为首要的养生之道,我开玩笑说,我是睡眠爱好者,睡眠可以冲击其他,其他却不可以冲击睡眠。这与我少年时代的痛苦的失眠经验有关。
在团校学习期间我们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我是作为腰鼓队的成员来到天安门广场的。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一想起这一切这样的节奏就会在耳边响起。我至今记得人民群众是怎样热烈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是怎么样用湖南方言高呼“人民万岁”的。
我们还取材本组的故事编了话剧,内容是一个思想有问题的学员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在组织与群众的帮助下怎样放下了思想包袱,一通百通,跟上了革命前进的步伐。我是演员之一,演一个热心帮助别人解决思想问题的小同志。
中央团校的八个月的学习为我的理论知识打下了基础。此后我一直喜欢探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列宁的建党学说与孟什维克的建党学说的分歧,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三次左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等等。
我养成了分析思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什么问题都能分析它一个头头是道,都能有个一二三条看法,我这时已经开始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了。
在中央团校期间,我们的同组学员当中还有一些名门子弟,例如朱学范的长子朱培根,国民党将军庞炳勋的女儿庞屏阁。另一组有一位同学是一位著名民族工商业者的儿子,他曾经请我们全班师生到他家吃过晚餐,几进的大院,走廊,明亮的照明,一道道炒菜,使我想起自己的家人,我很辛酸。
团校毕业时我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是不是就在后圆恩寺礼堂呢?我记不清了,反正不是在中南海。同时被接见的还有一个海军会议的参加者与另一些开财经方面的会议的与会人员,是联合接见。毛主席从台侧走了出来,各个聚光灯打开,照耀着主席的面孔,说好了,毛主席不准备讲话,他只是在照耀下站了站,略略做一点手势,有时背起手,有时摇一下手,有时往远处看,有时微笑一下。毛主席的形象相当雄伟,沉着,庄重,每个姿势与动作都有风度,有雕塑感。我想,做一个领袖人物真难呀,置身于聚光灯下,展现自己,定格造型,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考验,普通人,那么一站,多么紧张,多么尴尬,而主席好像已经惯了,他举止自信而且有“派”。
我们组的学员鲍训吾同志代表团校毕业生向主席朗读并献上了致敬信,毛主席与他握了手,我们都感到了光荣,并纷纷与鲍同学握手。
团校二期后两个月搬进了北京城,后圆恩寺。文革结束以后,我们班的学员多次聚会,包括原来受过大会批评的人,对于团校这一段经历,仍然十分珍惜。
一年四季,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同一个时间发现并感受的。冬天,我的体会最早,我的童年时代的冬天比后来严厉峻急得多。我上小学时戴带“耳朵”的帽子,戴口罩、耳套、脖套、手套,手揣子(状如圆筒,二手揣进去)穿棉衣棉裤和毛窝,仍然冻得手脚发麻,伸出手却写不了字,有一次我冻哭了,还有一次我冻得尿了裤子。
从小学二年级我注意到了夏天。夏天,我最喜欢的是大雨,大雨后胡同里可以有齐膝深的积水,大量蜻蜓在水面上飞。夏天的雨使你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酷热到极以后,天会以雨搭救众生。
但夏天仍是有一种快乐,乘凉与闹雨仍是贫穷和匮乏的童年时代的一项美好的记忆。等着风,说着闲话,看着月亮和星星,有时候还看到带着小灯笼飞行的萤火虫,或是看着乌云,闻着雨带来的泥土气息,等待着使感觉翻一个个儿的暴雨前来。这是一种快乐,一种得自大自然的恩宠。
第三个发现的是秋天,是在中央团校,是在当时的河北省良乡县得到的。
良乡位于平原,有一座小小的完整的方城,诉说着历史、县份、华北和中国。秋天的庄稼,一望无际,闻到的是风中酸甜清爽潮润的气味,听到的是群虫加众鸟的合奏,看到的是庄稼草与树木在秋风中的摇曳,感到的是比北京的盛夏舒展多了的秋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