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悬念的是,人民币升值必将引发更大规模的热钱进入,这将会进一步强化通货膨胀压力。参考日元1985年被迫升值后所造成的严重资产泡沫,以及人民币2005年7月以来汇率上涨20%所启动的房地产价格疯涨和股市狂热,不难看出美国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是大幅降低美国对中国的实际负债,二是刺激中国资产价格泡沫。人民币升值速度越快,人民币投机者对美元资产套现的冲动就越强烈。当“劣质毒美元”所携带的美国有毒债务在世界各国被消化得差不多时,中国资产泡沫或许将发展到难以挽救的恶性状态。此时,美国也许会突然大幅提高利率,祭起反击全球通货膨胀的大旗,一举戳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泡沫。
时间是战争中的关键变量,货币战争更是如此。美国需要各国货币立刻大幅升值,用其他国家经济复苏的能量,来帮助美国稀释和分摊“劣质毒美元”所附着的不良债务。如此以邻为壑的自私行为,怎能不受到世界各国的抵制和反抗!
如果中国的资产泡沫被刺激得足够庞大,其破裂所产生的爆炸当量就足够大。那么,如何拯救中国经济呢?
正发生在欧元区的希腊、爱尔兰主权信用危机就是“榜样”。欧元国家将货币发行大权让渡给了欧洲央行,注意,这个欧洲央行是超越欧盟主权国家的机构,它不向欧洲议会负责,不向各国选民负责,更不必理会各国政府,它将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此时,欧洲央行将具备对主权信用危机国家生杀予夺的大权,它将开出财政税收、国家负债、预算规模、养老医疗、退休保险等一系列苛刻条件,强迫各国执行,如不同意,就休想得到欧元货币!
当中国出现问题时,出面的很可能就是那个以未来“世界中央银行”自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拯救条件用脚后跟都能想象得到,那就是“共享”货币发行权,规定一系列“不允许”的货币发行条件,“监督”中国“汇率”和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换句话说,必须让出金融高边疆的控制权!
这种情况,今天看来类似科幻场景,如果应对得当,它将永远只是科幻。
源于对货币本位的定位偏差,人民币应该而且必须以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美元或任何外币都不应该对人民币的币值造成剧烈冲击。如果20世纪30年代,山东根据地发行的北海币,能够以物资为货币发行储备,进行金融创新,从而稳定了物价,繁荣了经济,大大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如果20世纪50年代人民币发行能够完全避免与任何外币挂钩,采用了“物价本位”,同样取得了物价高度稳定,经济快速复苏的话,那么今天,人民币没有理由不能进行更大的创新,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美国和西方的货币发行之路。
国民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法币,采用了盯住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本位”,从而丧失了货币定价权,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只能对英美两国“仰人鼻息”,必须大量储备英镑和美元以确保汇率稳定,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一个国家的货币本位,其最高原则就是保证“物价稳定”,从而为人民大众的生活、为经济稳定发展而服务。当然,今天的物价稳定已经与20世纪50年代有了巨大的差别,当时人们的工资收入和社会资源的货币化程度很低,老百姓关心的物价主要是柴米油盐的基本物价。现代社会人们的收入和财产有了巨大的提高,老百姓关注的物价,早已不再是粮食和简单生活日用品的价格,而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和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的价格。而货币供应新增的主要部分,并不会直接扑向消费市场进行疯狂采购,其必然进入资产领域或社会服务领域,因为这些货币如果不消费就必将投资出去。
一个时刻考虑人民利益和福祉的货币制度,应该将“广义物价”的稳定作为货币发行的基准,实行人民币的“广义物价”本位制。只有当人民大众看到今天的面包、牛奶、蔬菜和猪肉的价格,与十年后大致相同,而且房地产、教育、医疗、养老等资产与社会服务价格也同样基本稳定时,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证,而这样的货币必将赢得人民大众充分的信赖和真心的爱戴。
“广义物价”可以根据人民大众最关心的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股票、黄金和白银等)、社会服务价格(医疗、教育、养老等)和日常生活价格(如现行的CPI等),进行分类别和分地区采样,设定不同的加权系数,由统计部门定期发布。央行的货币操作可以围绕这一“广义物价”指数进行微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宋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