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119)

2025-10-10 评论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金融活动越来越依赖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这一核心金融基础设施中仍然隐藏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现在的技术足以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远程激活电源并通过手机进行窃听;CIA可以通过计算机CPU读取硬盘数据时,所发射出的微弱电磁波,在数米外就可非接触式地截获和窃取电脑数据。在这样一个高度不安全的电子化社会中,中国金融系统对潜在的安全威胁的意识,可以说还相当冷漠。
  国内目前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使用着外国的主机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软件,在最核心的数据存储方面,大多使用外国的数据库软件,即便所有应用程序全部自主开发,但仍远不足以确保金融数据的安全。微软在操作系统中留有暗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美国对联想收购IBM笔记本电脑,所表现出的令人惊讶的敏感说明了什么?当国家安全屡屡成为中国收购美国企业的关键障°时,可能大家仅仅把这些说法当成新闻媒体的炒作或贸易保护的托词,而并没有认真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
  在技术上完全可行的就是在主机硬件系统开放后门,紧急和特殊情况下,可能被远程启动或关闭。在主机操作系统软件方面,就更可以大展拳脚了,由于源程序的保密性,国内金融机构用户不可能知道在系统底层运行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小程序”。数据库的问题就更大了,那里存放着所有关键信息,如客户的银行账户存款数量等。在数据库软件的源程序中,可以无人知晓地植入一些沉睡的“特洛伊木马”。
  如果有一天出现了不可抗拒的重大事件,这些沉睡的“木马”和关闭的暗门就可能会纷纷苏醒和开启。某些程序也许会突然“发疯”,删除所有银行账户中的存款数据,程序们也许分不清这些账户究竟是属于军方还是民间,是商业还是个人,是政府还是机构。当军队要出动飞机、坦克或汽车时,突然发现账户中的钱不见了,无法支付军事机器的运转;当老百姓一夜醒来去银行取款时,却被告知账户上没钱;当公司准备进货,却被退回了支票;当政府发工资时,却无法向公务员的卡中打钱。人们能够设想在这样的金融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如何紧急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吗?
  当金融机构紧急启动备份系统时,却发现备份系统用的是同样的硬件、同样的软件和同样的数据库,最终连毛病都是一样的。
  居安思危,永远先把自己的篱笆扎牢,金融安全绝非是一句空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隐患要首先消灭在未发生之时。

  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无非在做两件事,一是创造财富,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的效率和分配财富的均衡决定了文明发展的轨迹。没有财富的创造,也就没有财富的分配。
  如果说以劳动、生产、技术、自然资源与贸易为中心的实体经济主要负责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分配财富则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货币、信用、财政税收、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所构成的金融分配系统,另一种则是通过战争、掠夺、欺诈与殖民所组成的暴力分配系统。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拥有财富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自身劳动来创造,二是通过分配系统去分享。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在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游戏规则设定中,谋取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财富归根到底是人类有组织地和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劳动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满足社会最终需求的各种产品与服务,正是劳动将各种静态要素在动态的过程中整合在一起并形成了最终的财富,因此劳动才是财富的本源。
  劳动使人们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劳动使人们的兴奋中心始终围绕着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品;劳动使人们保持并持续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事实上,财富的创造力要远比拥有财富本身更重要。
  16~17世纪,强大的西班牙帝国曾一度拥有1.8万吨白银和200多吨黄金,占世界金银总量的80%,可谓富甲天下。全世界都在为西班牙打工。当一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多的财富时,财富本身将会腐蚀这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
  1545年,西班牙的制造商手中积压的来自新大陆的订单量达6年之久。在强大军事力量的保护下,这些海外订单只能由西班牙生产,高额的利润唾手可得,西班牙所拥有的巨大财富,已经使它的制造商们失去了吃苦耐劳、从事艰辛生产活动的欲望和压力。于是开始大量转包制造合同,英国的纺织业、荷兰的造船厂、意大利的农庄、北欧的捕鱼船,纷纷开足马力从事苦累脏差的劳动生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宋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