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妈不再摆弄袼褙、剪刀,她坐在廊上把欢子笼络在怀里,手中拿着“魔方”“魔棍”和欢子一起研讨。
竹西冷静地领受着这一切。重返这院就是重返这院,她既不感谢司猗纹为她提供的西屋,也不对罗家表现出她就是罗家的人。在医院她是大夫,回到这院里她是宝妹和欢子的母亲,大旗的妻子。至于司猗纹,她和她是同院儿。从前当她和大旗那件事“破了”“成了”的时候,她没有忘记人们射在她身上的那鄙夷的眼光。当她怀着欢子回响勺胡同看宝妹时,胡同里那些眼光更是不加掩饰地射在她的大肚子上。司猗纹、罗大妈、全胡同……都一样。她无视那些眼光,甚至略微夸张地晃荡着她的大肚子,在当院给宝妹一洗就是一大盆衣服。现在一切更用不着了,她没有大肚子可看了,在这院里她又还成了原样。腰粗了点,做一阵健美操还能做回去。
北屋愿意抱着欢子高兴就自管高兴,欢子就是个高兴。南屋对欢子没有高兴倒也合理,欢子和南屋有什么关系?
竹西在西屋住下了。对于西屋,竹西没觉出它有什么可爱,有什么温暖;也没觉出有什么不可爱不温暖。西屋住过姑爸,竹西常觉得那像是上个世纪的事。姑爸下体里的东西和凝固在姑爸下体里的血就像是她在什么地方见过的文物。但她永远也忘不了西屋还住过一个人,那人不是生活在上个世纪,他和她同代。为了同代的这个记忆,她甚至每天都甘心情愿由眉眉带领着去做早请示。即使他不到场他也是一个存在,是这间西屋的一个存在。遗憾的是他两次住响勺,她都没有进过他的屋子,桌子、床摆在哪儿她一无所知。她只记得他对她有一种视而不见的眼光,但她又觉得他分明是注意她的,并且一定注意得很具体。这具体才引来了她每天早晨站在枣树下的那个用不着盼望的盼望。
她还记得他抽烟很凶,她从他跟前一过一股烟味便向她扑来。她有点愿意闻,虽然她绝不是有意要闻。打扫西屋时她曾经发现屋角有两个蒙着灰尘的烟头,她捡起来闻闻,烟头已不是她闻过的那种气味,是一种霉气。她还是把它们装进一只信封,把信封放在抽屉的里侧。她忽然觉得她应该否定她对这间屋子的感觉,原来这是一间十分亲切的屋子,这屋子的亲切不仅融洽了她和大旗之间那渐渐失去弹性的感情,还使她生出一种莫名的预感:她觉得她的道路原本还是那么长久,她很难预料在这长久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
这个难以预料的激情鼓荡着她,使她对大旗的爱抚又变得主动起来。生下欢子后她对他被动过,平淡过。大旗是无法猜透她的,正如当年庄坦从来就没有猜透过她。大旗甚至从没有跟她展开过一个柴米油盐之外的话题,他本能地感觉到他和她之间不适于展开超越那些之外的话题,这本能的感觉使他无法获得在他的年纪应该拥有的那一份放松。他们平静地生活在一个层次上,共同守护着那一份平静,那像是竹西为了平静给大旗规定下的平静。
有一天,竹西在属于她的手术单上看见一个名叫叶龙北的人,他来他们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竹西找到了他的病房,他们彼此认了出来,她想起她抽屉里装的烟头就是他吸过的。她很镇静地望着眼前这位等着做阑尾手术的病人,像所有的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的镇静。
你看病,我看病。
她平平常常地询问了叶龙北的病情,连病情之外的“您还好吗”都没问。
他是她的病人,手术时竹西却推托有事,把手术让给了别人。她不愿意给叶龙北割阑尾,想到术前准备她尤其觉得难堪——一个她从未有过的难堪。
手术之后她去病房看叶龙北。叶龙北恢复得很快,那些年在虽城乡下的生活反而把他的体魄锻炼得强健起来,他有点不像“安徒生”了。竹西注意到他的黑发不是染出来的,他的腹肌仍旧明确、结实,而许多他那个年纪的男人已经长出了“啤酒肚”。他们随便走出病房,随便走上门外的大阳台,像两个老邻居那样聊了起来。
他们忘记在响勺胡同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话,然而他们的聊又证明他们是了解的,这了解甚至细致入微。竹西问了他离开响勺后的一切一切,叶龙北叙述得详尽情愿。他把他在虽城乡下的一切描述得是一片欢乐,虽然在竹西听来,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忍受。但叶龙北还是自己说自己的,他不照顾竹西的感觉,一阵阵自问自答。他问:“你知道天下什么味儿最使人陶醉?”他答:“是新粮食、新粪。你怎么也想不到。谁不懂这种味谁就不知道什么叫返璞归真。人们都想来点返璞归真,穿条石磨蓝牛仔裤,跳跳黑人跳的迪斯科,外国人到裸体浴场去洗个一丝不挂的裸体澡——都以为这就是返璞归真,扯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