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兄弟(13)

2025-10-10 评论

    这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我也不会有你,更不会有这孩子。
    一个小小的孩子,彻底改变了两个人,有时他们都能在梦中笑醒,看着床上酣睡的孩子,仿佛还是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
    杨佩佩上班的时候,就把孩子抱到医院去,有了田村后她就只上白班,不上夜班了,这也是医院的规定。医院里有那么多医生、护士,他们轮番争着抱孩子,孩子在成人的眼里永远都是新鲜、可爱的。
    师医院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事,仗早就不打了,医院里自然也没有伤员。部队的干部战士都是一些很年轻的人,平时也没什么大病,偶尔头疼感冒的,开点药,打上一针也就走了。那时的部队医院还没有向地方开放,因此,杨佩佩有时间也有精力一心一意地照顾田村。
    小王护士是田村出生的见证人,也是田村成长的亲历者,那天田村出生时,她就是接生的护士之一。
    有一天,杨佩佩正在值班室用奶瓶喂田村,小王护士走了进来,她一边看孩子吃奶,一边冲杨佩佩说:护士长,你这么喜欢孩子,要是有一天这孩子不在了,你会怎么办?
    杨佩佩吃惊地望着小王护士,一时不知说什么,其实她自从抱养了田村,心里也一直隐隐地感到不踏实。有时睡醒一觉,她都要摸摸身边的孩子,她一直担心王桂香一家反悔,再把孩子给要回去。虽然她一直没把这心事说出来,但在潜意识里,这种忧虑一直存在着。今天,小王把话说破了,她还是吓了一跳。
    小王又说:咱们医院离王桂香家太近了,我觉得不是个好事,以后她要三天两头地找上门来,你可怎么办?
    自从上次王桂香找上门来,他们一直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杨佩佩似自言自语,又似对小王说:不会吧?
    那可不好说。
    王桂香一家人我都见过,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况且这孩子还给她,也不一定能养活呀。
    小王说:现在条件是不好,要是孩子大了,以后呢?
    对这一点来讲,杨佩佩还真没有想过,现在一想起来就感到可怕,要是没有这孩子,她和田辽沈不知怎么撑下去。
    就在这时,田辽沈的一纸调令下来了,让他去任副师长,师机关和这个团相距一百多公里,在另外一座城市里。田辽沈和杨佩佩都感到隐隐的高兴,他们不是为了升任高兴,而是因为要离开这里,带着他们的孩子,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孩子是抱养的了。
    杨佩佩自然要随着丈夫一起调走,她的新单位是师机关的门诊部。临走那天,她抱着田村和医院的人告别,先说了几句告别的话,看了眼孩子,就说到了孩子。她说:大家都知道,我和老田一直没有个孩子,如今有了田村,太不容易了……说到这儿,杨佩佩就说不下去了,眼泪在眼里噙着。众人都明白杨佩佩的潜台词,然后大家就都说:杨护士长,你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你和田团长就放心走吧,孩子的事到此为止。
    杨佩佩就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走到门口,孩子竟大声地哭起来,仿佛是向他的出生地告别。
    人们目送着母子的身影,眼里也含了泪水。
    小王护士哽着声音说:大家都听好了,孩子是护士长亲生的,根本就不是抱养的。
    众人都默默地点头。

师部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师机关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里没有部队,只有机关。当了副师长的田辽沈多少有些不适应,他一直是个带兵的人,从当排长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部队,就像农民从没有离开过土地一样。师机关称得上是真正的机关,每天是按时上下班,下了班你不走也没处可去,只能呆在办公楼里。于是他只能在吹号时上班,吹号时下班。
    杨佩佩因为丈夫工作的变动,她也顺理成章地调到了师机关的门诊部。门诊部不是医院,人也没那么多,只有几个医生和护士,看一些头痛脑热的病,如果有些急诊或大病什么的,还得去正规医院。杨佩佩也是按时上下班。
    到了机关后,工作环境变了,田村又小,家里就请了个保姆。保姆是远郊区人,前两年丈夫死了,带着一个九岁的孩子,一直没有再找人家,就到城里当保姆了,她自己的孩子让家里的老人带着,十几天回一次家看看孩子,早晨走,晚上再回来,工作得勤奋努力。保姆姓张,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因为生养过孩子,带起田村来也是得心应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