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黑血(26)

2025-10-10 评论

    斯诺:从军事角度看,红军在江西的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有两个重要因素致使蒋介石第一次取得胜利,第一,他采纳了德国人的建议,在纵深构筑堡垒群,步步为营,以短促突击向前推进,最后以优势兵力,对红军逐步实施有效的包围。第二,我们未能在军事上同国民党19路军发动的福建起义相配合,没有支持这支牵制蒋的力量。我们本来可以成功地同福建起义部队相互配合的,但听从了李德和上海国际顾问的建议,我们没有这样做反而撤退,去攻打蒋介石集结在瑞金附近的部队,这就使蒋介石得以从侧翼包剿19路军而把它打垮。
    此时,蒋介石站在南昌行营的军事地图前,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印江、德江、沿河和四川的酉阳。这是红2、6军团所在的地方。当初6军团突破湘江,向湘、鄂、川方向“流窜”时,蒋介石就意识到了什么,他想到也许这是红军大部队的一支先头部队,他想到了红军企图撤离的计划,但他万没料到红军会走得这么快。
    那时他就命令何键,一面追堵6军团,一面防堵红军大部队西窜。他已部署好了重兵,不让大股红军与汀西的贺龙联起手来。他为这一计划有些得意起来。
    当他的目光离开印江、德江一带移到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时,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他心里清楚,这是一支并不比朱毛的队伍好对付的力量,他觉得此时消灭赤匪统一中国大业的理想变得遥远起来。在1933年底,那里的红军曾粉碎过川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撤走后,到了陕北,主力很快西渡黄河。
    就在红军主力紧锣密鼓准备西征的前夕,蒋介石于1934年10月10日双十节那天,偕夫人宋美龄、私人顾问端纳、少帅张学良等一行,从汉口抵达洛阳,参加了中央军事学院洛阳分院的开学典礼。
    他同夫人站在检阅台上,看着一个个学员方队在他眼前走过,强大的军乐队演奏出的音乐和方队里喊出的口号声,震耳欲聋,那一刻,蒋介石又领略到了那种微醺的感觉。检阅完毕之后,3000多名学员仍然排着方阵站在检阅台前,聆听蒋介石的教诲——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内战频繁而对外用兵者!不安内则不能攘外,日寇是疥癣之疾,共匪则是心腹大患,共产党的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为抗日,实为威胁我南京……共匪不除,国无宁日!
    蒋介石在洛阳停留几日后,于14日到达了古都西安,迈出了他西北之行的第一步,当日的《华北日报》记述了蒋介石的西安之行:
    ……舆论认为蒋介石西安之行与共产党对四川的威胁不无关系。因为国共的任何行动都会变该省为一主要战线,但蒋委员长暨夫人却大肆鼓吹新生运动……
    蒋将军、蒋夫人行后做即席演说,前者用中文,后者用准确美妙的英文。在座的无不赞叹蒋委员长及夫人的尊严和风度,深为中国首脑层中能有这般才智、活力和献身精神的人物而欣慰不已。
    蒋介石又到了兰州、宁夏等地,《华北日报》于10月21日报道了蒋介石宁夏之行:
    方圆百里左右,只有绵延无尽的尖顶浅褐色的黄土山丘,山丘四围冲蚀成干裂的溪谷。
    号角吹响了。民众开始欢呼,乐队开始奏乐,欢迎蒋介石夫妇和张少帅,客人们走下飞机,马鸿逵将军和其曾任山东省主席的兄弟马鸿宾将军走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表明宁夏仍在党国手中……
    当时的内蒙古也发电邀请蒋介石去视察,蒋介石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派一位好友去了内蒙,而他偕大队人马来到了张家口,随后又去了太原。
    蒋介石此次之行,被认为是危险的,由于随行的张少帅和端纳等人未加阻拦,事后受到了许多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的批评。
    从蒋介石这次西北之行中可以看出,蒋介石虽认为红军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他也料到红军穷途末路时会逃窜,但决没料到会那么快,直到南昌行营电话告之中央红军已经西征,蒋介石才偕高级幕僚急慌慌地飞赴南昌,去指挥追堵红军的部队。

1933年3月,中央苏区红军胜利地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硝烟尚没有散尽,蒋介石又开始调兵遣将,筹划第五次“围剿”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