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黑血(70)

2025-10-10 评论

    有道理。王稼祥一拍大腿这么说,伤痛让他复又冷静了下来。他冲毛泽东笑着说:知中国知红军者,非你润之莫属。
    毛泽东摇摇头,叹口气。
    此时,他的思绪已经飞向了炮火连天的战场,他多么希望能亲自指挥这支浩荡的大军去创造一项人间奇迹啊。
    洛甫闭着眼睛,却没有睡着,他一直在听着毛泽东和王稼祥的谈话。刚开始他对毛泽东的谈话并不以为然,然而,他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终于忍不住,他睁开眼睛问:这么说,要想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也是有办法的了?
    当然有办法。毛泽东见洛甫说话更来了兴致,他接着说:
    以不变应万变,敌变我也得变,先藏长用短,诱敌深入,然后抓住机会,避短扬长,一举克之。敌人50万,我们不过几万,与敌人硬顶肯定行不通,我们要采用内外线结合的战术,先拖着敌人走,等敌人疲了,我们再打,消耗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暴露弱点,发生过失,放松警惕,我们再来个大改变,布下一个陷阱,让敌人去钻。
    可是,敌人却步步为营,我们将如何呢?洛甫又问。
    那我们就将计就计,暂时放弃一部分土地,攻守进退纯属正常,把包袱扔给敌人,我们绕到他们后面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暂时让给他们的苏区,我们不仅可以收复,而且还能扩大。
    没错,我们在五次反“围剿”的军事行动中,与这些克敌制胜行之有效的原则是相悖的。王稼祥赞成地说。
    毛泽东又接着说:敌人的兵力强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打败了。我们要战胜自己,集中优势兵力,有效地打击敌人,或部分地消灭敌人。李德倡导的短促突击,也能消灭一部分敌人,但这种拼消耗的办法,对我们是不利的,这就等于我们自己在打自己。
    洛甫不住地点头。其实这几个月以来,他一直向毛泽东靠拢。经过云石山上的多次聊天,他已经相信毛泽东是正确的。4月在广昌失败后,洛甫就曾严厉地批评过博古,说伤亡太大,对红军来说,这种步步为营的办法是不明智的。洛甫曾对毛泽东说:红军这样下去不可能取得胜利。
    在长征途中,李德对毛泽东发起的这种担架“阴谋”一无所知,但他知道毛正在同别人谈话,而且也知道这种谈话对他的事业没有好处。
    按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的:
    毛泽东、洛甫和王稼祥三人被称为“核心小组”,或者用李德的话来说是“三人核心”。不管叫它什么名称,这三人正渐渐地夺取着长征的领导权。

红军走了,整个苏区没了笑声,一下子变得沉寂起来。人们不安地从家门里探出头,惶然地向街上张望着,街上冷冷清清,红军走时,贴在树上还有墙上的标语和口号,在风中飘动着。有几只野狗不安地在街上跑过,留下几声低吠。
    陈毅斜躺在担架上,两个赤卫队员抬着他,沿着村路不急不缓地走着。陈毅看着眼前冷清萧杀的一切,心里沉重又悲凉。此时他很想找人说说话,驱逐这寂寞。
    他朝担架下探了探头问走在后面的赤卫队员:红军走了,你们不害怕吗?
    那个赤卫队员一时语塞,半晌才答:陈司令不瞒你说,我们怕的不是打仗,怕的是白军的报复。
    走在前面的那个赤卫队员叹口气说:刚分到的地,说不定又得让人家收回去。
    陈毅本想说两句轻松的话,调解一下心境,没想到他听到的都是这么让他揪心的事儿。
    过了小村,前面就是一个沟口,沟口一大片地上,用毛竹搭了几十顶帐篷。这就是留下来的医院。
    两个赤卫队员抬着担架顺着医院前的小路走着,有几个轻伤员,坐在草地上正在争论着什么,有一个人认出了陈毅,那个伤兵拖着一条腿向前走了两步,“扑通”一声跪在了陈毅的担架前:陈司令,救救我们呐。
    两个抬担架的赤卫队员想绕路走开,被陈毅止住了。两个赤卫队员不知如何是好,其中一个小声地说:陈司令,这些伤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咱们还是快走吧。
    陈毅瞪了眼说话的人,大声地命令着:把我放下。
    两个赤卫队员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担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