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黑血(75)

2025-10-10 评论

    红军主力一走,他便想:村主席当到头了。
    当年他积极支持红军打土毫分田地,是因为红军的强大。
    他没有能力也不敢和红军抗争,那时他觉得给红军办事没有亏吃。让他当主席他就当,从中他得到了以前没有得到的。他从村民的眼睛里,看到了爱和恨,当然其中也有嫉妒的目光。
    分地搞运动,他村主席可以说一不二,他当年当土匪时,那么多人瞧不起他,躲着他,恨他,诅咒发誓要把他杀死。可现在这些人见了他,远远地就带着笑,主席长主席短地叫,从中他得到了一种满足,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满足感。
    可如今红军走了,也就是说,村主席以后就没了靠山了,还能有谁把他这个村主席当一回事儿呢?都说红军很快就会回来,可又有谁知道会啥时候回来呢?红军这一走,国民党的队伍很快就会来的,给红军干事儿那就是国民党的敌人,敌人能放过给红军干事儿的人么?自己又不是红军说走就走,他还要在这里生活下去。这么想过之后,白天兴更加肯定地认为:村主席是不能再干了,谁愿意干就让谁干去。
    伤员也不能领,领了伤员,等国民党部队一来,更说不清了。
    村民们聚在村头等待领伤员的时候,白天兴一摇一晃地走了出来。他冲每个人笑着,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走到人群中,先是给众人做了个揖,然后说:老少爷儿们,俺白天兴当村主席时,可有地方对不住大家伙?
    他这么一说,村民们都摸不着头尾,便没有人说话。
    白天兴就又冲众人笑了笑道:俺白天兴不是个没有良心的人,无论啥时候都想着大伙,念着大伙,以后有啥事用得着俺姓白的,老少爷儿们只管说话。
    村民们困惑地望着他。
    白天兴觉得不能再这么绕弯子了,好话说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大用,于是他说:今天俺想和老少爷儿们说个事儿,就是俺白天兴不能再当这个村主席了,俺要出趟门,料理不了村子里的事了。
    人群开始乱了起来,众人议论纷纷。
    白天兴又冲大伙做了一圈揖,便走出人群。他并没有走远,而是躲在一片树丛后,听人们议论了一阵,便平静了下来。众人又去领伤员了。他看见王先贵的媳妇也背着一个伤员向自家走去。
    白天兴想:是该出去躲一躲了。他吁了口长气,从树丛里走出来,向村外走去。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描写长征初期时曾这样写道:
    起初,红军都是在夜间行军。白天,战士们不是躺在樟树的树荫下就是蜷曲在桤树丛中睡大觉。
    行军时他们尽拣小路走。赣南和毗邻的广东没有公路,即使有,红军也要尽量设法避开。……夜间行军倒并不枯燥,正如一位红军干部告诉史沫特莱的那样:“皓月当空,轻风拂面,夜行军也是很惬意的事。要是附近没有敌军,各个连队之间还要拉歌呢!”
    ……当月亮被云遮住,部队就要燃起火把行军。这种火把通常是一束劈开后又捆扎起来的竹子,有时还用松枝,还有盛满了油的竹筒。这时,无论是从山脚下仰视,还是从山崖俯视这条忽隐忽现、逶迤盘旋的火龙,那都是一幅美妙的图画。但是行军并不都是那么美妙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战士们有时在自己的背上拴上白布条子,好让后面的同志看清楚跟上来,有时在危险的小路上行军,后面的同志要将双手搭在前面同志的肩上,以防偏离那条狭窄的小道。这些小道经常是很滑的,如果一个人摔倒了,后面跟着的一班人也会摔倒,搞不好,有时还会从200英尺高的陡崖上摔下去。
    一般来说,红军战士都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宣传队又为他们加油打气。干什么,怎么干,都有人告诉他们。但在长征初期没有人这样做。
    于英一点也没有体会到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初期那种浪漫和美妙。她的眼前除了一团乱糟糟的民工队伍,就是走不完的山路。
    刚出发时那支庞大的民工队伍,一过粤汉铁路,人数明显少了下来。没有人来做他们的工作,他们只能随着前面的队伍走,前面的人停下来,后面的人也随着停下来。敌机的轰炸经常让这支队伍像炸了锅的蜂群,四处乱跑,等敌机过去了,到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散扔的担子到处都是,有一个走在于英前面的汉子,走着走着突然跌倒了,于英以为那汉子不小心跌了一跤,便站着等他重新站起来,可等了半晌仍不见那汉子起来。于英伸手去拉,才发现那汉子已经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