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就很有意见,又不好说什么,有时晚上她和小林一同下班往回走,小李就提出先不回家去逛街,小林自然没有什么异议,反正家里母亲做好了饭等着他们呢,早回去晚回去都一样,于是就逛,逛了一会儿,又逛了一会儿,小李就说饿了,小林提出回家,小李不同意,提出在饭店吃。于是就吃了,小林吃饭时,想到了粗菜淡饭在家里等着的母亲,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就说出来了。小李就说:你妈就那人,好吃的她消化不了。
有了初一,就有了十五。从那以后,隔三差五的,两个人就到外面改善生活。刚开始,小林的心里还不是个味,可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又都是好好的,母亲吃那些粗茶淡饭显得特别香甜,小林就想,这就是老人和年轻人的代沟,让母亲吃饭店,母亲一定是消受不起的。小林的心就安稳了下来。
母亲在和小林一起过日子,大林、大秀、小秀三个人仍不时地来看母亲,每次来都不空手,吃的、喝的,都拿来一些。母亲面对儿女拿来的东西,每次都心疼地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能吃几口,你们都还一大家子人呢,下次就别了。母亲心疼也是真心疼,但她还是愿意看到儿女们的孝顺。这些吃的,喝的,母亲从来不独享,很大方地拿出来,和小林、小李一起吃。在有好吃的时候,小李从来不张罗到外面去吃饭,而是回家和母亲一起吃。母亲吃这些时,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够吃,于是就捡那些粗菜吃。小林就说:妈,你吃呀。母亲就违心地说,那些东西俺吃不惯,你们吃吧。
小李这时快速地和小林交换了一下眼神,于是,两人心安理得地大吃大嚼起来。晚上两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小李就冲小林说:我说的没错吧,你妈消受不了好吃的。小林听了不说什么,只是笑一笑。小林的心又安稳了许多。
大林两口子双双下岗了,他们工作的铸造厂倒闭了。铸造厂倒闭是迟早的事,他们的铸件总是不合尺寸,又满是砂眼,在计划经济时,他们勉强可以生存,市场经济一开放,工厂就只能倒闭了。
铸造厂倒闭,对大林一家来说和天塌地陷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两人都没工资了,在这之前,厂子效益就不好,工资打着折扣发,勉强够一家人的吃食,因此,一家也没什么积蓄,现在只能喝西北风了。
大林两口子天天出去,八方联系着去找工作。大林两口子的事惊动了母亲,母亲本以为大林两口子都这么大岁数了,早就成家另过了,不用她操什么心了,没想到,她还要为他们操很大的心,那些日子,她每天都要往大林家跑两趟,大林两口子出门去找工作,她就坐在那里等,仿佛这样心里会踏实些。每次大林回来,母亲都很紧张,仰起头去察看大林的脸色,大林不说什么,只是叹气,不用说,母亲就明白了什么。母亲回到家后就把气叹到了家里。小林很不高兴,怪母亲尽操那些没用的心,小林就说:妈,你操心有什么用,又帮不上忙,让大哥他们自己去管自己吧。谁让他们没工作在一个好单位呢。
母亲听了小林的话,心里又难过起来,她又一次想起当年大林进铸造厂时,自己赔着笑脸,一次次在老苏的办公桌上委身于老苏的情景,那张办公桌很不牢固,在身下吱吱地响。那时她就想:就这样吧,只要大林有了工作,踏踏实实一辈子,自己就这么认了。没想到,大林没能工作一辈子,刚刚半辈子就失业了,母亲深刻地检点着自己,要是自己不那样,兴许大林就不会到铸造厂来,也许现在大林就不会失业。想到这,母亲恨不能去扇自己的耳光。母亲正在抓心挖肺地责备自己的时候,一天夜里,大林媳妇慌慌张张地来了。她带来了一个让母亲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大林被警察抓起来了。
原来大林真的走投无路了,一家人还要吃饭,孩子还要上学,他不能坐在家里喝西北风。他和同时下岗的几个工人,便到厂子里去往外倒腾东西,然后卖给废品站,倒腾来倒腾去就有人去报警了,结果,大林几个人就被抓了起来。
很快,大林就以偷窃罪被判了三年刑。大林没能找到工作,却住进了监狱。让全家人都感到很失望,最伤心、难过的自然是母亲。
大林进监狱引起了家里一连串反应,先是大林媳妇和孩子回了娘家,不久又提出要和大林离婚,两人都在一起生活快一辈子了,又折腾着离婚,最让母亲伤心的是,大林的儿子,自己的孙子,那个念初三的学生。在这期间,淑贞和自己的孙子谈了一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