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的,是化工厂的一个单身汉,我之所以肯定他是单身汉,是因为我早晨经常看见他嘴里嚼着大饼油条,手里还拿着一只青团子之类的东西,很悠闲地从大街上拐进工厂的大门。那个男人大概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脸色很红润,我总认为那种红润与他每天的早点有直接的关系,而我每天都照例吃的是一碗泡饭,加上几块萝卜干,所以我一直羡慕那个家伙。早饭,能那么吃,吃那么多,那么好!这个吃青团子的男人一直受到我的注意,只是关心他今天吃了什么。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他坐在点心店星,当然又是在吃,我实在想知道他在吃什么,忍不住走进去,朝他的碗里瞄了一眼,我看见了浮在碗里的两只汤圆,还有清汤里的一屋油花,我可以肯定他是在吃肉汤圆,而且买了四只——我知道四只汤圆一毛四分钱,一般来说,不是两只就是四只、六我喜欢闻空气中那种樟脑丸的气味,我才不管什么污染和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呢——当然这话是现在说着玩的,当时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空气污染,不仅是我,大人们也不懂,即使懂也不会改变什么,你不可能为了一点气味动工厂一根汗毛,大人们有时候骂化工厂讨厌,我猜那只是因为他们有人不喜欢闻樟脑味罢了。
我家隔壁的房于是化工厂的宿舍,住着两户人家。
其实他们两家的门才是正对着化工厂大门的。其中一家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被他们严厉的父亲管教着,从来不出来玩,他们不出来玩我就到他们家去玩。一个儿子其实已是小伙子,很胖,像他母亲,另一个在我哥哥的班级里,很瘦,都是很文静的样子。我不请自到地跑到他们家,他们也不撵我,但也不理我。我看见那个胖的大的在写什么,我问他在写什么,他告诉我,他在写西班牙语。
这是真的,大概是一九七三年或者一九七四年,我有个邻居在学习西班牙语!我至今不知道那个小青工学习西班牙语是想干什么。
隔壁的房子从一开始就像是那两家人临时的住所,到我上中学的时候那两家人都摄走了。临河的房子腾出来做了化工厂的输油站,一极大油管从化工厂里一直架到我家的隔壁。准备把油船里的油直接接驳到工厂里。
来了一群民工,他们是来修筑那个小型输油码头的。民工们来自宜兴,其中有一个民工很喜欢跟我家人聊天,还从隔壁的石阶上跳到我家来喝水。有一天他又来了,结果不小心把杯子掉在地上,杯子碎了,那个民工很窘,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始终觉得很有意思,他说,这玻璃杯就是不结实。
输油码头修好以后我们家后门的河面上就经常停泊着一些油船,负责输油的两个工人我以前都是见过的,当然都穿着那种奇怪的黑色工作跟,静静地坐在一张长椅子上看着压力表什么的。那个男的是个秃顶,面目和善,女的我就更熟悉了,因为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母亲,我经常看见他们两个人坐在那里看油泵,两个人看上去关系很和睦,与两个不得不合坐的小学男生小那年夏天那个看油泵的女工,也就是我同学的母亲服了好多安眠药自杀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震惊。因为她一直是坐在我家隔壁看油泵的。我对于那个女工的自杀有许多猜测,许多稀奇古怪的猜测,但因为是猜测,就不在这里絮叨了。
回忆应该是真实而准确的,其它的都应该出现在小说里。
我从来不知道我童年时就读的小学校的老师一直记着我。我的侄子现在就在那所小学读书,有一次回家乡时,我侄子对我说:我们老师知道你的,她说你是个作家,你是作家吗?我含糊其辞,我侄子又说,我们x老师说,她教过你语文的,她教过你吗?我不停地点头称是,心中受到了某种莫名的震动。我想象那些目睹我童年成长的小学老师是如何谈论我的,想象那些老师现在的模样,突然意识到一个人会拥有许多不曾预料的牵挂你的人,他们牵挂着你,而你实际上已经把他们远远的抛到记忆的角落中了。
那所由天主教堂改建的小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美好而生动的,但我从未想过再进去看一看,因为我害伯遇见教过我的老师。我外甥女小时候也在那所小学上学,有一次我去接她,走进校门口一眼看见了熟悉的礼堂,许多偶尔地与朋友谈到此处,发现他们竟然也有类似的行为。我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好,我想大概许多人都有像我一样的想法吧,他们习惯于把某部分生活完整不变地封存在记忆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