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门(51)

2025-10-10 评论

    是的,就是这个家伙,李慢听明白了,也看明白了,就是这个莎士比亚似的家伙整天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滔滔不绝如长江之水,一群畸形怪状的人随声附和,呜呜叫喊。水疗不是这样,有一天李慢大声说,众目光吓了一跳。李慢说话仍仍有些吃力,但是确实想了好几天了想要说什么,李慢说,水疗不是这样的,水疗是一种古老的精神疗法,中世纪就有了,水疗不是刑法就是一种冷浴,镇定剂,让人头脑清醒,是很人道的。你们知道水疗是怎么来的?
    怎么来的?众人齐声呼道,立刻凑上来,众星捧月,目光虽然并不准确,有人外斜视,但都竭力从不同方向对着李慢。显然他们听了太多李大头吓人的说法,从没有谁异议,这回有人异议,人们想听听李慢的。如此聚睛会神方向不一的目光让李慢又有些精神恍惚,不禁再次想到童年,铁栏杆,意识又有些模糊。是的,那时李慢意识还不太稳定,一点新的刺激就有类似变频或电压不稳的闪烁。李慢先讲了一段中世纪,讲得人们不知所云,李慢说,在盛产疯人的中世纪,疯人通常总是被家人抛弃,流落街头,而一个城市对待疯人的办法同样非常简单,还是驱逐,把他们捆起来,装车送往码头的商船上,任其漂流到另一个城市。有一次在押运一群疯人的途中,一个疯人突然跳车逃跑,后面的马车追,疯人跑得飞快,马车也追得紧,眼看快追上了,前面出现了一条河,疯人下了道朝河跑去,后面人也下了马车追,追到河边疯人一下跳入河中,疯人不会游泳,到河里就沉了底,等人们把他捞上来,疯人灌了一肚子水,肚子像个大皮球,都以为疯人死了,结果慢慢又喘上气来,吐了很多浑水,慢慢醒转过来,这次不是一般的醒来,是真正的醒了,一下不疯了,好像做了一场大梦,好人一样。由此人们发现了水可以治病。水疗就是从这儿来的。
    就是把人投到河里?是呀,就是把人投到河里?
    当然不是,那有一套方法,很讲究的,不是你说的水疗,你说的那是水牢。
    你刚才说把疯人都送到船上是咋回事?是呀,咋回事?人们闻所未闻,听到了新鲜的事情,欲罢不能。
    你们没听过愚人船的故事?
    众人齐声喝道:没有!包括李大头。
    李大头一下过时了。
    那时李慢没意识想到他将要成为一个新的叙事者即统治者,尽管时间十分短暂。李慢很小就读过愚人船的故事,读愚人船的故事就像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一样有趣,这归功于倪维明老人。倪维明老人在谈到《堂吉诃德》时常常讲到愚人船的故事,老头认为《堂吉诃德》的写作明显受到愚人船故事的启发,没有愚人船的民间故事就不可能有堂吉诃德伟大形象的诞生,这就像中国《红楼梦》之于《金瓶梅》。老人说,巨著从来不会凭空而来,每一时代的巨著都有着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都与自由对梦想的渴望息息相关。愚人船的故事看上去荒诞不经,突际上蕴藏着人类心灵的自由与陌生的想象力,它不仅启发了塞万提斯的写作,甚至也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源头。愚人船是迷人的,是人类最早失去家园的象征,同时也是对自由想往的象征。想想那些疯人怎样被押送上船,在河上或海上四处漂流,那是中世纪一个无奈而又惟一例外的活跃因素,甚至是一道自由的缝隙。疯人像垃圾一样被倾倒在河里,任其漂流到下游城市,以为会就此了事,但疯人并非人类的垃圾,他们仍有生命,他们有着一切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只是多了些什么,比如自由,漂泊,行为怪异,实际就像现在的演员一样。他们从一个城市漂到另一个城市,成为异乡人、流浪汉、街头一景,他们乞讨、说唱、占星,杂耍,街头演讲,宣扬异端主张,直到被送上商船。他们将去的地方是未知的,就像他们一旦下了船,人们不知他们来自何方一样。一些城市开始甚至是欢迎他们的,人们在岸上争相一睹,翅首遥望,小城为之轰动一时,如同来了马戏团一样。疯人们衣着褴褛,肮脏不堪,整体模样差不多,但他们的构成事实上极为复杂的,当中不乏学者,诗人,占星士,艺术家,预言家,革命者,甚至贵族。他们给中世纪的交流带来可能,带来了不同地方风土人情,思想流派,手工艺、笑话、舞蹈、疯言疯语,奇谈怪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