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之城(35)

2025-10-10 评论

    2
    马格不急于找工作。口袋里还有些钱。他钱不到快花光的时候,是不去找饭碗的。他根本不愁饭碗,什么都能干,也差不多什么都干过。攒钱,储蓄对他没有意义。有时他宁愿蹲在街边与一些算命卜卦看相蒙钱的人混在一起,他喜欢这里的热闹,这是他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像在其城市一样,没两三天他就与拉萨的卦摊混熟了,人们不断给他算,不收他钱,他几乎成了托。见得多了,他也曾找来一些相书看,知道一些皮毛,他同神相半仙们谈麻衣、水镜、陈抟老祖,甚至拆字测字推背图。虽然他一知半解,但听他侃上几句一些冒牌的家伙对他便开始敬而远之了。
    他也遇到过高人。在成都郊外的青城山,他曾加入了一段时间背夫的行列,往山上背水泥,黄昏时分他一身臭汗坐在了一个老先生旁边,大量饮水,看老先生给人说相。老先生有五十岁的样子,本身就有异相,面部线条强硬,一双锐眼。老头收完钱一眼描上他,说他眉长过目,三亭殊异,泪堂深陷,绝非一般挑夫,有大隐之态。
    马格说,您再看看我的十二宫如何?老人一愣,半天不说话。十二宫不是一般人能道出的,在相术中十二宫已是上乘境界,它出自宋代郑樵所录《月波洞中记》,系老子当年于太白山月波洞的遗简,马格不过是前两天在青城摊上购得一册《中国方术大全》,随便翻了翻,就冒出一句十二宫来。至于十二宫所指他一翻而过,一样也没记住。老先生沉吟了半天,一一历数他脸上的十二宫相,什么一命宫二财帛之类的,马格已全无兴趣。他胡乱放了一横炮,让老头一惊,觉得挺开心。但老头认了真,非要收他为徒,别去背什么水泥石块了。
    马格与老头混了几天,所谓收人钱财,与人消灾,也没什么大新鲜的。他在一个早晨不辞而别,随一队卡车踏上了漫漫川藏公路。已经过了二郎山了,他才觉得有点对不住老头。
    3
    钱差不多要花光,店住不成了,马格抖擞精神,来到了拉萨西郊,在采石场找到一份挣钱的工作,推着小车向珠穆朗玛大酒店工地运送条石,住在了工地的帐篷。工地距采石场有四五公里,上午三趟下午三趟,烈日炎炎,马格推着一米长的条石在路上奔波,每天大汗淋漓。他要么不干,要么玩命干。不仅是为挣钱,也为一种疯狂。高原缺氧,呼及短促,他挑战自己,像病马那样呼吸,直到满眼太阳黑子,甚至把整个太阳看黑。他揉揉眼,继续向前。
    傍晚,是他一天中宁静的日子。轻飘飘的走路,望着天空,有时大路上只有他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归宿,他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河边强盗林卡附近一个叫“雪”甜茶馆,他在那里独自喝茶,消磨时光。茶馆外面空地上有人终日在打克郎棋,他是傍晚固定的观众,有时也与人打几局。他无话,神情淡漠,没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了一些朋友。同样的打工者,民工,做活的人,关系都一般,逢到节日一起喝顿酒,如此而已。望着河上的月光,有人想家,想家乡树上的月亮。后来一个叫谢元福的加入,使气氛活跃起来,小伙子酒量很大,声如宏钟,为人毫迈热情,没有一丝的乡愁,而他居然声称自己是个诗人。显然他谈到诗是冲着马格说的,元福后来谈起初次见到马格真以后马格是个流浪诗人。他知道马格是北京人,北京人出来打工闯世界的可不多,甚至从没听说过,大概除了个把写诗的人。元福为自己出生在四川沫水很是自豪,因为那是大诗人郭沫若的家乡。
    马格基本不知道诗为何物,这使元福十分费解,那他跑出来干什么呢?他对马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元福要想与谁成为朋友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他为人热情、康慨,在西藏文联工地干,是包工队的骨干,懂技术,有几年施工经验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他对诗歌的兴趣,凭他的能力和经验他完全可以扯一帮人干了。他们那个施工队主要任务是拆除文联大院一些旧房子,建一个多功能厅,顺便再建两个园林小品式的厕所。厕所图纸出自一位刚从法国考察回来的艺术家之手,包工头看着图纸直皱眉,叫来了元福,元福对图样大加赞赏,于是这活就全权交给了元福。元福渴望结识拉萨的诗人,借着建厕所的机会元福频频拜访那位艺术家,图纸没计者,讨论厕所的结构、色彩、选材,拉萨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前来作客,元福拿出了自己的诗稿分发给大家,他认为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圈子。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组名叫《圣殿与圣水》诗,呈给了他景仰的西部诗人成岩。成岩收起了元福的组诗,语出惊人:既然放屁可以入诗,排泄当然也可以成为诗歌行为,这是二十一纪世的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