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之城(50)

2025-10-10 评论

    她先到了拉萨,在一家文学杂志当编辑。拉萨有许多内地来的大学生,把内地时尚也带到了那里,人们穿牛仔装,西装,蝙蝠衫,读弗洛伊德、福克纳或博尔赫斯,无论内地新出现什么新的思潮或阅读,拉萨人们都紧追不舍,生怕被扔在时代时代格局之外。果丹远离时尚,一退再退,退到藏北卡兰,再往北就是无人区了,但问题似乎并没得到真正解决。西藏并非塔希堤,无人区也不是。事实上他们多数时间并没生活在西藏,而是生活在文化局有着漫长围墙的大院里,生活在他们自己之中,而他们内心感受的仍是内地的波涛。他们的写作或绘画技巧日臻完善,但内容苍白无力。所幸果丹还有自己的童年,父辈,有自己的精神资源,因此她是沉静的。但现实是难以把握的,周围人的真实状态让她感到生命的空洞,困顿,以及全部的无聊与虚弱。到目前为止,包括成岩似乎都已陷于做出最后决断的时刻。
    西藏太寂静了。寂静得难以把握,甚至不可理喻,没有时间刻度。一个过于庞大的空间往往会将时间消灭,即使坚定如果丹者,也常常在冬天的风中试图听到时间的颤动,但只有风或风后的无声。风是时间吗?有时果丹问自己。风不是时间。风是。风来自时间的空洞,最终归于空洞。墙外是茫茫草原。走出去,马上就得回来。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时间,地点、高xdx潮。他们每月都把钱花得精光,尽可能吃得好一点儿,穿得入时一点儿,他们穿西装,牛仔装,蝙蝠衫,使用防晒霜,高级化装品,喝果珍、雀巢或麦氏咖啡,读弗洛伊德、萨特、荣格、马尔克斯或罗兰巴特,总之无论内地新出现什么他们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被扔在格局之外。他们曾抛弃城市文明,现在又在这里建立起来。他们的创作也随之发生了危机,她的小说作品受到冷遇,不得不转向而散文和随笔,约稿单不断寄来,她几乎成了一个随笔作家。小说需要生活,她身在卡兰却并不真正拥有卡兰的生活。她掌握了各种现代小说技艺,魔幻、象征、寓言,淡化情节,反小说,但一切都不能掩盖作品内容的空洞与苍白。她的卡兰只能是诗、抒情的或随笔的,但很难是小说的。
    马格从天而降,骑马而来,一身藏族牧人的星膻味儿。马格是个异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那一刻她发现她的人物出现了,她必须留住这个人物。她注意到,马格那双康巴人似的眼睛内容不简单,饱含着经历、自然界的风霜,无疑这是长时间与原野、河流,山脉接触的结果。他与他们这些飞地上的人是不同的。如果说过去她是作家,那么现在她也许应该当当读者了。或者她也将成为一个人物?她与他将如何相处?这是个大胆的举动,一切都不可预料,但故事已经发生了,她为此兴奋不已。
    马格的水声停止了,他几乎赤裸着走出来,只穿了件短裤。她看到他如此发达的肌肉,如此健壮旺盛的身体,不禁愣了一刻。
    “我把衣服洗了。”他说,对他的身体表示歉意。
    6
    太阳早已升起来,阳光照在马格脸上,他仍在酣睡。
    果丹早就起来了,做好了早餐。早餐是卡兰人喜欢吃的烤饼,果丹切成三角,放在了盘子里,上面盖上一小块手绢。一小壶咖啡牛奶温在厨房的火炉上。火炉是用汽油桶改制的,没有煤,照例要像牧民那样烧干牛粪。马格昨晚的衣服已晾干,果丹把它们叠好,放在茶几上。马格醒来看到这一切。醒前队还在做梦,他梦见与桑尼骑马在原野上飞奔,梦见一场暴雨就要来临。帐篷还在山后边,黄豆大的冰雹落下来,他们翻过草山,冲向家园,帐篷突然拔地而起,像一阵旋风直冲云霄,马格大叫一声,把自己叫醒了。他在房间里,阳光透过窗子,打在寂静的墙壁、文件柜、写字桌、稿纸、杯盘,以及被这些静物分解的所有空间上。安静的光,这依然是梦吗?
    果丹不在房间里。马格洗了脸,对着镜子,用凉水理了理头发。茶几上的早餐无疑是为他准备的,他坐下大口地吃起来。正吃着,果丹从外面走进来,带着一身草原的清新。
    “你总算醒了,你的马叫都没把你叫醒。”
    “噢,对了,”马格一下站起来。
    “行了,你坐下吃吧,我已经喂过它了,我们刚刚从外面回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宁肯